【编者按】关注理论动态,聚焦理论热点,剖析理论难题,宣讲家网为您汇集全国各地的优秀理论文章,每日一期选编摘登,以飨读者。
辛鸣:顶层设计,设计的是科学改革观
现在改革中遇到困难、出现问题,表面上是缺乏有效的实施方案,其实根源是我们在事关改革方向性的一些根本问题上没有搞清楚或者犯了糊涂。科学改革观就是要对改革价值、改革立场、改革方法等等这些“顶天”的问题作出科学回答。……[详细]
张毅:在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宁夏作为欠发达民族地区,在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前景,就是要从区情实际出发,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详细]
防治腐败重在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党委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这无疑抓住了全党全国人民极为关注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详细]
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及管理
当今世界,人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信仰,成为所有政权及其法律制度获得合法性的价值基础。然而,有关人权的争议却从未停止。西方国家动辄以普世价值为祭旗,对非西方国家的人权横加指责;非西方国家则不得不强调自身传统与社会现状的特殊性,回应“一刀切”的要求。事实上,人权既是抽象的理念,也是具体的实践。作为一种理念,人权具绝对性,是所有国家、机构和个人都必须尊崇的价值;作为具体的实践,人权则往往呈现出多样性和相对性,因各国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详细]
论十八大报告的五大丰富内涵
十八大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高瞻远瞩,统揽大局,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此,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选择笔者感到最根本、最重要、最关键、最精彩的五个方面,研读十八大报告中的丰富内涵。……[详细]
实干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实干需要求实精神。要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尊重实际、尊重规律、尊重民意。发展的谋篇布局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对发展特色和发展潜力作全面了解,对市场规律和经济规律作深入研究,对国家产业动态和产业政策作准确把握,谋求产业升级、文化强市、城乡统筹、民生改善、生态建设的重点突破,抢占发展的制高点。 ……[详细]
人权的多元实践述要
当今世界,人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信仰,成为所有政权及其法律制度获得合法性的价值基础。然而,有关人权的争议却从未停止。西方国家动辄以普世价值为祭旗,对非西方国家的人权横加指责;非西方国家则不得不强调自身传统与社会现状的特殊性,回应“一刀切”的要求。事实上,人权既是抽象的理念,也是具体的实践。作为一种理念,人权具绝对性,是所有国家、机构和个人都必须尊崇的价值;作为具体的实践,人权则往往呈现出多样性和相对性,因各国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详细]
宁市成功探索城市转型
——对山东济宁资源型城市转型创新路径的调查
山东省济宁市所具“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桂冠,来自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而城市转型创新路径,则来自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来自对未来的战略规划;来自为政亲民的拳拳责任。
济宁,是一个典型的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城市,而且处在资源丰富的鼎盛期,正是捧着“金碗”吃饭的好时候,及早探索城市转型不仅需要战略眼光和胆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要放下“金碗”找饭吃,等于自己给自己出难题。
近几届济宁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早从2006年起就开始着力城市转型工作。现任济宁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都认为,济宁的明天在于可持续发展,必须尽早用科学发展观全面统筹城市转型。转型转变了人们的资源观、发展观,也转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产业和机制。 ……[详细]
试论推进生态文明的4大动力要素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概念,“美丽中国”其实就是生态文明的形象化表达。把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将其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要赢得真正的富裕文明,必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如果把生态文明设想成一架马车,马车要前进,就要有力量在前面拉、在后面推、在侧面使劲。笔者通过深入研究认为,推动这架马车前进的动力有如下4个方面的要素: ……[详细]
饶毅:人才计划在科学领域的常规作用
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我国的需求和能力,设立了多个人才为本的计划,特别是集中在自然科学、工程以及部分人文和社会科学。如1990年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建立的“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的“长江学者”、科学院的“百人计划”,近年全国性的“千人计划”、“万人计划”。
这些计划仅是我国特殊历史时期不得已的对策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了解国际上是否有人才计划,国际上的人才计划是阶段性还是常规化。
以自然科学特别是生命科学为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和欧洲都有长期有效实施的常规人才计划。中国的计划虽然有应对当时国情的原因,但可以、并且应该在调整简化后常规化。 ……[详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