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效与反响
试行市场化招聘、职业化管理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一年多来,实现了上级党组织、企业业主和非公党务干部“三满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大大拓展了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选用渠道。
面向社会市场化选聘非公企业党务干部,打破了原有的从内部选拔和上级党组织委派的传统模式,实现了从“伯乐相马”到“赛场选马”的转变,拓展了非公党务干部选用渠道,拓宽了非公党务干部的选用视野。通过市场化选聘机制,为一批经验丰富、身体健康的机关退休人员找到了发挥余热的新舞台,为一批大中专毕业党员学生找到了实现价值的新岗位,为一批有志的企业内部党员职工提供了一条成长成才的新渠道。
二是稳定了一批高素质的非公企业党务骨干队伍。
企业开给选聘党务干部的优厚待遇,有效提升了非公企业党务干部在企业中的政治地位,增强了党务工作岗位吸引力, 非公党务干部的荣誉感得到大大提升。公开选聘制度施行以来,天全县非企业党组织班子和党务干部稳定率大大提升,党务干部跳槽、转岗现象大大减少,有效凝聚和稳定了一批较高素质的非公党务工作骨干队伍。
三是激发了企业业主关注党建重视党建的热情。
由于选拔的方式由以前以上级党组织为主,转变为以企业为主、双向选择,企业由被动变为主动,极大激发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挑选,对公招的党务干部认同感大大增强,客观上也调动了企业业主关注党建、重视党建、关心党务干部的积极性。参与公招党务干部企业的党员普遍反映,企业业主普遍对党建工作比以前更加支持,更加舍得投入,对党务干部也比以前更加舍得放权,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环境得以大大改善。
四是推动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公招干部除党务特长外,一般都具有企业所急需的某1-2个方面的专业特长,基本具有“党务加管理”或“党务加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特征,能很快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找准党建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结合点、着力点,实现两者互促共进,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企业工委通过建立健全和落实党务工作科学化管理、党务干部职业化培养、党务干部待遇落实督查制度、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定期评比考核和激励制度、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制度等制度建设,解决了党建抓什么、怎么抓和抓好了有何“好处”的问题,极大激发了非公企业党务干部的工作激情,从而推动了非公党建工作的不断向规范化科化方向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