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7 有我与无我的关系
纪晓岚参加乡试时,他的老师替他算了一卦。推算结果出来后,老师眉头一皱,沉思不语。纪晓岚问:“老师,怎么了?”老师说:“这次乡试你不要去了,下次再说吧。”纪晓岚愣了一下,问:“为什么?”老师说:“你看,这是体现当事人状况的困卦第三爻,爻辞是‘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你如果去参加乡试,可能会面临困境。前面有石壁、荆棘阻路,无法前行。回到家里,妻子不见了。这是不吉祥的征兆。”学《易经》,不在于墨守言辞,而在于明白天理。纪晓岚想了想说:“老师,我看这一卦不一定意味着不吉祥。学生还未娶妻,回家当然无妻可见,谈不上什么凶不凶。‘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可理解为没有配偶。对学生而言,无偶是无人能与我相比,有可能是意味着学生能独占鳌头。‘困于石’,也许是说第二名的人是一个姓‘石’的。‘据于蒺藜’,我想蒺藜多刺,枝条伸展,形状似‘米’字,有可能是说第三名的人姓‘米’,也是为我垫底的。”发榜时,纪晓岚果然中了第一名,第二名果然姓“石”,第三名果然姓“米”。纪晓岚解《易经》,有很大的灵活性,他认为:“《易》则寓于卜筮。故《易》之书,惟天道以明人事者。”表面是占卜算命,实际寄寓了深刻的道理。这告诉我们,不应轻易相信别人算的命,人的意志是有力量的。“行源于心,力源于志。”自信、志气,对人的成功至关重要。命运,命可能是先天的,难以改变的,运则是后天的,可以改变的。纪晓岚所以做出那样的推断,一方面是出于自信,这种自信建立在博学、多才、聪慧上,另一方面是敢于创造自己的命运。如果没有自信,畏难退缩,那么不仅坐失三年一次的乡试良机,一生的命运也许由此而改变。
人的一生,可能都有这样两个阶段:成就自我,超越自我。每个人在世界上终其一生的成功,不是成为粉丝的偶像,而是最终成为自己。成就自己,就是自信、自强,有本事、敢担当。人要在世上立足,就得在这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林肯说:“我走得很慢,但是我从来不会后退。”有这种毅力和执著,才能完善和成就自我。“我很重要”,每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尽管地位可能很卑微,身份可能很渺小,但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有追求、有智慧、有责任,所以我们重要。当我是“我们”的时候,我就超越了对“我”的执著,会从外界获取能量。当我们是“我”的时候,我就承担了“我们”应负的责任,会把自身的能量释放出来。于是,我不再自傲,不再自卑,不再收缩,不再聚敛,不再紧张。法国作家涅科多说:“是的,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我来了,我来过,我走了;我来了,我活过,我走了;我来了,我哭过,我走了;我来了,我笑过,我走了;我来了,我幸福过,我走了;我来了,我遗憾过,我走了。人生的开始和结束,谁都一样,无论富贵贫贱,无论渺小伟大,只有中间的那个过程,才是实在的人生,才有各自的不同。别想开始和结束,只在乎过程吧。人生要精致、精彩,就要铺垫和积累。钢铁是炼成的,伟大是熬成的。成功少不了这几个阶段:出道,意见即使完全正确,也常被否定;爬坡,意见正确时不一定被认可,但错时一定被指出;成熟,意见正确时有人附和,错时别人沉默;巅峰,意见无论正确与否都会得到极力拥赞。潜龙勿用,别着急,别自满,别羡慕,既然有巅峰,就一定会有低谷,要忍耐住一时落寞。熬的过程很痛苦,必须具有超常的毅力、勇敢、包容、智慧等品质,才能经受住磨砺,逐步成就自我。
世界推销学会,曾把一只刻着“最伟大的推销员”字样的金靴子奖励给了赫伯特,因为他成功地把一把斧头推销给了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推销语是这样的:“尊敬的先生,有一次,我有幸参观了您的农场,发现那里长着许多矢菊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也变得松软了。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子吧?不过,从树的材质来看,市场上的小斧子显然太轻,因此你应该需要一把不是那么锋利的老斧头。现在这里正好有一把这样的斧头,是我爷爷留下来的,十分适合于砍枯树。”小布什欣然接受了这笔交易,付了16美元。赫伯特没有说一大堆人品、信用之类的保证,也没有对斧头的质量进行大肆渲染,只是从小布什的需求出发,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了实在的分析,从而打动了买主。在这里,采用了一种“无我”的谈话方式。“无我”是一种技巧,“无我”说的是大局,是他人,没有对自己的吹嘘和赞美;“无我”是一种胸怀,将他人的位置摆在自己前面,把别人的需求变得比自己重要。“无我”是一种境界,心中有他人的利益,话中无自己的私欲。在成就自我之后,应学会超越自我。佛说,没有自己,则一切都是自己的。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掀起巨浪、卷起山石。忘掉自己,融入群体,才能拥有无穷的力量、体现自己的价值。《文心雕龙•知音》讲:“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在轻重取舍上没有私心,在爱憎好恶上没有偏见,然后才能像秤一样公正地衡量事物义理,像镜子一样明鉴是非文辞。有时候为什么看不清事物本来面目?就因为“我相信”没有去掉,“自私心”没有去掉。如果没有“我相信”和“自私心”,就很容易了解真相。佛教上讲,有“我”所以才苦,无“我”就没有苦。所有的痛苦,都是因为“小我”造成的。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把自我认同的财富、力量、智慧给予“大我”,心量就打开了,于是焦虑消失、安详到来。《穆斯林的葬礼》中说:“事业的追求,并不一定要什么头衔和称号来满足,你爱上了一种东西,愿意用全部心血去研究它、掌握它,从中得到了乐趣,并且永远也不舍得丢弃它,这就是事业心,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你只管自己精彩,组织自有安排。没有安排,也不气馁。当官的、当大官的终究只是少数,大部分普通人是平凡一生;有人不上,有人才能上。老子说:“夫唯不私,故能成其私。”大公无私者,却可以得到一切,这就是私与公的辩证法。人活着,不是要“斗气”,而是要“斗志”;不是要比“气盛”,而是要比“气长”;不是要“争一时”,而是要“争一世”。“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把利益看淡一些,把世事看淡一些,让一让,忍一忍,等一等,结果往往是和谐多了,机会多了,快乐多了。一个人有几个我:客观存在的我,我认为的我,别人认为的我,我认为被别人认为的我。能够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就可以“拨开云雾看人间,物换星移易变迁。红尘繁华如云烟,万事自然皆随缘。”繁华散尽最好看。一个人活得幸福不幸福,一看是不是能睡着,二看是不是想醒来。能睡着,说明心安,此前问心无愧;想醒来,说明心美,当下正是所要。如果放弃所有使人想活到100岁的东西,人或许还真能活到100多岁。人的一辈子,就像去西天取经,免不了碰到好多妖魔鬼怪。走在路上经受磨难的人,谁也不知道结局。或许,当走到终点,才知道一路留下的故事,比真经还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