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两年前就被诊断为甲状腺癌,但为了不影响工作,也怕亲友和乡亲们担心,他将诊断书偷偷锁在了抽屉里。直到病情逐渐恶化转变为肝癌,不能正常工作了,才被家人强行送到医院接受治疗。
4月17日清晨,肇东市黎明镇长富村党总支部书记李凤山因肝癌医治无效,在肇东市第一医院病逝,享年67岁。而那份甲状腺癌诊断书,直到他辞世后才被家人发现。
噩耗传到村里时,全村百姓无不动容落泪。出殡那天,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自发送上的花圈摆放了近300米。老支书周恩老泪纵横:“凤山没死,他就活在我们心里。我家里有他的照片,想他的时候我就看看。”
三十七载带头人,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李大干”
十里八村都知道,在担任长富村党支部书记的37年里,李凤山一直就是扛旗的,啥时候都没落后过。
37载春秋,李凤山风雨兼程,带领长富村父老乡亲致富的步子从未停歇,靠着扎实苦干,探索出了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乡村经济的“长富模式”,走上了“稳粮、兴企、活商、上牧”的经济发展道路。而今,长富村已有集体固定资产达62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12年间增长8倍,在肇东市各村排名首位。因为李凤山各项工作都想在前,干在前,排在前,几十年如一日以身示范走在前,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李大干”。
早在计划经济时代李凤山就带领大家狠抓粮食生产,依靠科技种田使长富村玉米亩产达到了近300公斤,远远超出了同类地区玉米亩产近200公斤的产量,确保了完成国家粮食上交任务,没吃过一斤返销粮。上世纪80年代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他积极对上争取资金支持,带领全体村民大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硬是用人拉肩扛等土办法,改变了全村农业生产严重缺水的现状,从一个生产队一口机电井逐步发展到全村38口机电井,并使水利设施基本配套完备,为全村的农耕生产和畜牧业养殖打下坚实的配套设施基础。
大胆尝试栽培新技术,村里经验被推广到全省
李凤山能干,但不蛮干。他相信科学,敢用新技术,带头开展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上世纪90年代,省农委要搞玉米种植大垄双覆试验,亩产过吨。因为试验有风险,许多村都犹豫不决。李凤山合计了一番,认为这是改造低产田的好机会,便把这个试验要了下来。那时,村里没有覆膜机,他领着村民硬是用铁锹给几千亩地覆上了膜。一天,老天爷突然刮起狂风,刚覆盖在地上的薄膜都被刮上了树。这时,村民都瞅着李凤山。李凤山就说了一个字:“干!” 在随后几年里,长富村依托这项技术创造了亩产1250公斤的历史新纪录,率先在全省实现吨粮田目标。这项新技术在长富村成功运用后,被推广到全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