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山:带领乡亲们奔富路的一生(2)

李凤山:带领乡亲们奔富路的一生(2)

2000年,为增加村民收入,他又果断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远赴俄罗斯拿回订单,到河南培育秧苗,组织村民种植了1000多亩苹果洋葱,当年实现亩效益1500元,是种玉米的10倍。2009年,长富村与中粮集团联合建设了千亩高淀粉玉米基地,每斤玉米高出市场价格2分钱。2010年,与大庄园联合建设了千亩甜玉米基地,每年供应甜玉米原料10万箱。同时,与烟草公司合作种植烤烟800亩,每亩比种植玉米增收3000元。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长富村的农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市、全省的前列,成为标杆和样板,肇东市农业工作现场会基本都在长富村召开。

巧念多种经营致富经,三千头奶牛富了众乡亲

过去,长富村只养黄牛。2001年底,“伊利奶业”落户肇东市,李凤山意识到,养奶牛的黄金时代到了。

长富村村委会主任王洪义狐疑地问道:“全村没有一头奶牛,怎么办?”李凤山只回答一个字:“买!”于是,他奔走省城寻资金、要政策,到外地购买优质奶牛,学习先进养殖技术。就这样,他组织建起了奶牛养殖小区,大张旗鼓地引领村民养奶牛,最高存栏数量达3000多头,远近闻名的黄牛村一下子变成了奶牛村。 接下来的好多年里,李凤山又在村里先后兴办了羊场、鸡场、鹅场,开始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养殖业。同时,他还组织村干部筹建了牛奶站,为农户免费提供送奶车、制冷罐等相应配套服务。

为保护农户利益,他多次跑到伊利公司与该公司负责人商谈:“我保证我们村的牛奶质量,但你公司必须要每斤多出2分钱收购。”经过他的软磨硬泡,与伊利公司达成了协议。靠奶牛一项,全村年人均增收近500元。2012年,长富村又以种植业基地和饲养500头荷兰小白牛的养殖基地入股大庄园投资5亿元的三期工程。在他病逝前夕,还与村班子成员研究确定了兴办肉牛养殖场和黑猪养殖场的畜牧发展计划。

探索村办企业之路,米业公司为村民增收两千万

在王洪义眼中,李凤山行事果敢,对环境发展有着超乎想象的敏锐洞察力,所以他作出的每项关乎长富村发展的决定都没错过。说起和李凤山共事三十几年的感受,这位老村长不断竖起大拇指。“以前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上他办公室,说说今天要干啥事,再听听他的想法。现在他不在了,心里突然就空了。”

王洪义记得李凤山有段时间就像着了魔一样,见到村里的干部就问:“农业发展能不能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王洪义知道,李凤山一定又有别出心裁的想法了。慢慢的,王洪义领会到,书记是要通过兴建村办企业带领全村百姓增收致富奔小康。后来,在所有人看来是李凤山创新的举措,却创造了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乡(镇)村经济的“长富模式”。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