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枫桥经验”在发展
1998年11月25日,我再次来到诸暨市枫桥镇,我要亲眼看看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是怎样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的,我要亲耳听听群众是如何评论这个已走过了35年历程的“枫桥经验”。
粉碎“四人帮”后,枫桥的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冲破了“左”的思想的束缚,率先在全国对“四类分子”开展评审摘帽,为全国范围开展摘除“四类分子”帽子的工作提供了成功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枫桥的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综合治理的新办法,保持了社会治安持续稳定,被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全国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
体称号,枫桥成为综合治理的典范。
邓小平南巡谈话后,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社会矛盾增多,枫桥的干部群众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的精神,预防化解了一大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出现了“矛盾少、治安好、发展快、社会文明进步的良好局面”。“枫桥经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党政动手,依靠群众,立足预防,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为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创造了新路子。
改革开放使枫桥的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产生了大量新的矛盾,特别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数以万计的剩余劳动力需要寻找新的出路,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使一批企业出现生存危机,带来失业、劳资纠纷,债权债务等问题,影响稳定与发展。枫桥的干部群众强烈的意识到没有稳定,就不可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思路和办法来解决。
邓小平南巡谈话后,枫桥的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培育块状经济,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他们以市场为导向,瞄准有一定基础的衬衫纺织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全面活跃农村经济。几年来,枫桥党委、政府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搞浓“合力兴工”气氛,引导民间资本集中投向衬衫、轻纺业,使这两个行业发展成为枫桥经济的支柱产业,以衬衫和轻纺为特色的块状经济的崛起,加速了枫桥农村工业化进程,使枫桥经济实力跻身于绍兴市“三十强”,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1997年人均收入达到5120元,比五年前增长2.19倍。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呈现出“过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的生气勃勃景象。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和致富门路,使枫桥四、五万余名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彻底改变了“男人呆大路、女人咬耳朵,有人无事干”的现象。在枫桥人人有工作,个个想致富,家家奔小康。并吸纳了一大批外地务工经商人员。现在已有十一家外地企业在枫桥落户。农民的思想和注意力已牢牢凝聚在发展经济上,富裕起来的农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人心思定,安居乐业。大量因经济利益引发的矛盾和问题迎刃而解,为社会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基础。
枫桥党委政府,在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力度。各级领导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处理稳定与发展的关系,“要戴致富帽,先戴平安帽”,把维护稳定摆在突出位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保一方平安的职责。多年来,这里的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坚持“枫桥经验”,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传统作风没有变。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公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工商所、税务所等执法部门主动积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使社会治安,社会生活和经济领域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解决在基层。十六年来,枫桥没有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没有发生凶杀案件,没有因民间纠纷调解处理不当激化为刑事案件;近五年,枫桥刑事案件发案数一直控制在万分之八左右,年捕人数没有超过万分之二,大大低于褚暨市、绍兴市,浙江省的平均水平。
公安机关是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主力军。多年来,枫桥镇派出所以发扬“枫桥经验”为己任,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积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为“枫桥经验”的不断发展,维护枫桥的社会治安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党委、政府的赞誉和人民群众的拥护。他们始终坚持“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依靠群众,组织动员群众搞好社会治安上,把公安工作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近年来,派出所狠抓了以治保组织为主体,以护村队,护厂队和治安信息员为基础的覆盖整个辖区的群防群治网络。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在实践中及时总结和推广就地化解矛盾的“四前”工作法,使大量的矛盾纠纷能够在基层得到解决。
枫桥镇派出所针对农村治安的新特点,深化改革,积极探索符合农村特点的警务方式,调整工作重心,改革警务机制,采用警务区与在警务区内再划分责任区的形式,分片包村,落实民警工作责任制。责任区民警主要承担管理防范,每月下责任区不少于15天,走访群众不少于30户,当年群众熟悉率必须达到30%,三年达到80%。警务区由所领导或骨干民警任警长,民警既分工负责,又密切协作,共同负责处理治安问题,办理案件。每周定时在警务点办公,主要是接受群众报警,提供法律咨询,代办各类证件。警务点的设立,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缩短了派出所与群众的心理距离和实际距离,群众高兴的说“派出所建在家门口,民警就在我身边”。为确保责任制的落实,派出所建立了日查、月考、季评、年总结考核奖惩制度,把工作目标量化细化,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记入民警个人工作档案,作为年终评优的重要依据。实行警务方式的改革,增强了民警工作责任心,激发了民警深入群众、做群众工作的积极性,全所上下出现了“老同志不甘落后,新同志争先恐后”的良好局面。
进入枫桥派出所的大门槛,先过群众工作这一关,“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把服务群众融入各项警务活动中”,这是派出所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把依靠群众抓治安一直视为传家之宝,胜利之本。开展爱民、便民、利民,服务群众活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摇,坚持爱民、利民的好传统不动摇。为方便与群众联系,派出所在辖区设立了十二只警民联系箱和三处报警点,向群众发放了4000份警民联系卡。建立了派出所办证室,取消了双休日,办公时间延长到晚上九时。并设置警务公开栏,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派出所不断拓宽服务范围,主动接受群众求助,乐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只要群众需要,只要群众求助,不分大事小事,不分白天黑夜,派出所民警主动去做,而且尽力做好,形成了“份内的事情全力做,份外的事情帮助干”的良好风气。派出所以警为本,把树正气,强素质、严管理作为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常抓不懈,树立了警容严整,纪律严明、秉公执法、文明服务的良好形象。所领导班子团结一致,严于律己,为民警作表率。开展向身边的模范典型学习,激发广大民警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广大民警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35年来,枫桥镇派出所没有发生民警违法违纪现象,警民关系融恰。据抽样调查,群众对派出所工作的满意率达99.5%。
通过亲自调查,亲眼所见,亲耳聆听,我感到“枫桥经验”这面红旗仍在高高飘扬。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