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3)

坚持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3)

核心提示: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极大的现实紧迫性,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于自身所肩负的使命、责任与担当的深刻认识,对于事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挑战和风险的清醒判断,对于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和期盼的积极回应。

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领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紧迫性

现在,我们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已经和正在发生空前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给我们开展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带来了极为严峻的挑战。

一是群众本身的变化带来的挑战。

首先是群众地位的变化。主要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群众成为市场的主体。这意味着群众经济独立性的获得和强化,意味着群众生产生活对党政组织直接依赖性的减弱,意味着在客观上为个人提供了“脱离”集体的解放力量。

其次是群众存在形态的变化。主要是随着村社制、单位制、身份制、户籍制的解体或松弛,大量“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甚至“自由人”,社会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

再次是群众构成成分及诉求的变化。主要是随着经济成分的多元化,群众分化为不同的利益群体,其生存状况、社会心态和行为取向,均产生较大差异,加上市场经济的洗礼,越来越多的公民过去那种朴素的感情逐步弱化,现代意识逐渐生长但又还很不成熟,这就使得干群之间和群众内部的摩擦矛盾增加,并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特征。还有,群众的利益诉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对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满足,变为对多方面的权利要求,最明显的是群众的民主意识、维权意识、公民意识空前觉醒。

二是干部队伍的变化带来的挑战。

首先是干部队伍人员构成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干部队伍的主体是从革命战争中走过来的,或者是从基层一线干起来的,他们中的大多数是靠做群众工作起家的。现在,大批文化层次高、年纪轻的同志进入干部队伍,他们改革创新精神强,比较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很多人没有经历过艰苦环境和实际工作的磨砺,做群众工作和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相对较弱。

其次是干部工作方式的变化。过去干部做工作,多是直接面对群众,面对面动员组织群众。现在干部开展工作,直接到群众中去的少了,特别是随着现代通讯手段、办公手段的普及,干部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机会大大减少。

责任编辑:刘萌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