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许多地方、部门和单位把网络作为开门搞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网络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解民忧。网络日益成为干群双向互动交流的新平台,网络问政、议政、理政日益成为公共治理的新模式,网络服务日益成为服务群众的新途径,因此,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就成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全新领域。网络联系着占全国总人口45%的网民群众,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把这条“网上群众路线”走实、走稳、走新,意义非同寻常。
网络赋予“群众路线”全新时代内涵
网络不断拓宽群众工作的对象和领域。随着web2.0时代的全面到来,“数字化生存”使网络化生活、网络化工作、网络化交往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常态。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已近6亿,手机网民4.64亿,微博用户3.3亿,我们正迎来“大众麦克风”的网络微政新时代,网络虚拟社会当前已深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网络日益成为聚合民意的“舆论场”、干群互动的“绿色通道”和为民服务的“好帮手”,极大拓宽了群众工作的领域和范畴。党员干部应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宣传群众就要宣传网民,联系群众就要联系网民,服务群众就要服务网民,走好群众路线就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意识,与时俱进,主动而为,不断拓展网上群众工作新领域。
网络日益成为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的重要阵地。宣传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里工作重点就应在哪里,阵地就应延伸到哪里。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其掌握的网络技术优势和话语优势,鼓吹所谓“网络自由”,推行数字霸权和“颜色革命”。网络已经成为影响党群关系和执政基础的“最大变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争夺网络阵地的实质,是争夺舆论传播的主动权,争夺意识形态的制高点,最终是争夺群众、争夺民心。实现宣传工作“两个巩固”的历史任务,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就必须巩固网络阵地,净化网络环境,还网络一片朗朗晴空。
网络日益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党的群众路线只有与现代网络技术有机融合,才能发挥“传统+科技”的最大优势。网络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通过政务微博、网络论坛、网上留言板、书记市长信箱等,能突破层级限制,有效聚合民意,及时受理和解决民生热点难题;网络又好比“一面镜子”,能化解“当面难吐逆耳言”的尴尬,去伪存真、照出问题,通过网民拍砖、灌水、盖楼形成的“倒逼机制”,能极大地推动和改进工作;网络也是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在线服务等,突破了时空限制,精简了办事流程,使群众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即可享受便利的服务。可以说,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正成为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新时期营造和谐党群干群关系的必然选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