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网上群众路线”新天地(2)

走出“网上群众路线”新天地(2)

核心提示:网络日益成为聚合民意的“舆论场”、干群互动的“绿色通道”和为民服务的“好帮手”,极大拓宽了群众工作的领域和范畴。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尽管“网上群众路线”开启了“键对键”、“点对点”、“心对心”的干群互动新平台,但由于思想观念滞后和制度机制缺失,“网上群众路线”的实际运行尚存在一些问题。查摆“四风”问题,也要查摆“网上群众路线”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网上失语迟语”:不作为造成舆论被动局面。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驾驭得好,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驾驭得不好,有可能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必须清醒地看到,网上舆论斗争形势严峻复杂。有的“造谣族”大肆渲染过激言论和错误观点,信口雌黄、蛊惑人心、误导大众;有的“愤青族”利用网络发泄私愤,逢官必贬、遇富即骂,宁信其错、不信其对,宁信其坏、不信其好;网络闹大冲动、逆反极化心理、法不责众等偏激情绪交叉感染、不断蔓延。面对网络纷繁乱象,我们的网上群众工作有时做得很被动:有的存在网络懒政思维,习惯性地选择沉默失声不作为,或姗姗来迟慢作为。有的不敢坚持原则,在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躲躲闪闪、含糊其辞,爱惜自己的“羽毛”,做所谓的“开明绅士”。有的缺乏责任担当,不敢问、不敢管、遇事绕着走。这些不作为、慢作为造成网络秩序失范,消解凝聚人心的正能量。

“网上官僚主义”:打官腔损害党政干部形象。对网民反映的问题,有的套用“万能回复”,复制一句“协调办理中”或“已责成有关部门”或“已阅”等官话敷衍搪塞;有的引用文件上的一句大话空话,让群众在“已作部署”中等待渺茫的希望;有的政务微博自说自话,对网民留言不闻不问,对群众关切避而不谈或澄而不清;有的政务网站和微博“僵尸化”,政务信息陈旧,监督网站打不开;有的缺乏网络民意及时梳理、办理回复机制,出现征求意见满满当当、办理回复寥寥无几或网上热热闹闹、网下冷冷清清的局面。这些“网上官僚主义”不仅影响办事效率,还严重伤害群众感情,造成干群关系的隔膜。

“网上素养短板”:舆论生态考验干部应对能力。网络“广场效应”下的“众声喧哗”,使得各种观点相互碰撞,舆论斗争更加直接尖锐。面对网络全新舆论格局和舆论生态,有的缺乏应对网络传播的认知力、敏感度和应对力,或视其为“洪水猛兽”,患上“网络恐惧症”;或不懂装懂,雷人雷语频频出现;或熟视无睹,不屑一顾。面对瞬息万变的“网情”、“网声”、“网意”,面对网络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新兴自媒体,有的不懂得网上舆论场形成演化的规律,不懂得如何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仍沿袭过去的模式套路做网上工作,语言生硬、形式刻板。补齐“素养短板”,克服“本领恐慌”成为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全新课题。

责任编辑:刘萌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