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3)

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3)

核心提示: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有幸被历史选中,成为人民公仆,我们就要担当起这一职责。要有一种敢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世说新语》中有云: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领导干部要如松柏,经霜弥茂。相信我们会在担当中有更坚韧的成长。

三、做一个勇于担当的共产党员,为政法事业的发展进步贡献全部力量

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孟建柱书记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政法工作提出了“一二三四五”的新要求,这为我们如何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下一步,我们就是要按照孟书记的重要讲话要求,身先士卒,勇于担当,全力以赴做好担负的政法工作。

纵览古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正是依靠一批批敢于担当的“英雄人物”,才赢得民心、巩固政权、长盛不衰。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机遇稍纵即逝、问题一拖就炸,科学发展需要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应对危机需要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群众期待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上,党员干部能负责、敢担当的精神,须臾不可或缺。从这个意义上讲,新的历史时期,看一个干部称不称职,是不是“好干部”,关键要看他在大是大非前是敢于亮剑,还是置若罔闻;在矛盾纠纷前是敢于迎难而上,还是绕道而行;在危难关头是挺身而出,还是畏缩不前;在失误失败前是敢于担责,还是推诿塞责;在歪风邪气前是坚决斗争,还是消极对待。归结到底,看一个干部好不好,就要看他有没有敢于担当的精神。如何做到担当,我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不可或缺,这里和大家共勉:

一是要把勇于担当作为一种思想境界。面对难题,之所以有强者与弱者之分,关键在于两者境界不同。领导干部要有崇高的政治理想,担重任、扛大梁,把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领导干部要有深厚的忧民情怀,与广大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彰显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要求;领导干部要有较高的人格修养,以正直负责、慷慨无私的人生态度,规范自我。

二是要把勇于担当作为一种行为操守。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不良风气的影响、名利得失的诱惑无所不在。要排除干扰,守住思想阵地,就需要坚持勇于担当的操守。勇于担当,要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和理念;勇于担当,要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管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不折不扣地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若干规定。

三是要把勇于担当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强烈的责任意识是勇于担当的前提。对于应该完成的任务,顶着压力也要干,对于应该负的责任,迎着风险也要上。要有履职尽责的强烈愿望、干事创业的崇高追求、舍身忘我的工作热情。过硬的干事本领是敢于负责的底气所在。面对问题和困难,不能束手无策、怨天尤人,要积极想对策、下功夫、求突破,通过不断学习和总结,更新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增强谋发展的本领和责任意识。

四是要把勇于担当作为一种幸福体验。幸福的本意体现在理想实现后的身心愉悦,只有这个时候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肯定。而勇于担当就意味着要比别人多一些付出,少一些休息;多一些吃苦,少一些享受。这同样是一种价值的体现,是一种幸福。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就要以吃苦为乐,以奉献为荣,时刻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把为事业履职尽责、为人民呕心沥血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和成就。

勇于担当的背后是责任。责任是人民群众赋予我们我们肩膀上沉甸甸的信任和嘱托,而担当是完成这一责任最有力的行动。完成人民群众的重托,需要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志士仁人对履责担当的坚定信念。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有幸被历史选中,成为人民公仆,我们就要担当起这一职责。要有一种敢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世说新语》中有云: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领导干部要如松柏,经霜弥茂。相信我们会在担当中有更坚韧的成长。

两千多年前,曾子曾经说过:“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意思我想大家都知道: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两年多年前的读书人尚且有如此情怀,更何况现在的我们,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我们共产党人)肩负着对中华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正走在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上,更需要有宽阔的胸襟,有历史的担当,履行自己的责任。

最后,我想说,要为勇于担当创造良好的环境,不能只有满腔热情的冲劲和勇往直前的拼劲,还要有勇有谋、有方有法,以睿智攻坚克难。敢于担当更不是独断专行,搞“一霸手”、“一支笔”,“一个人说了算”,而应谦虚谨慎、戒骄戒躁,集众智、聚众力。对敢担当的干部要多包容、多理解、多支持,让他们打消顾虑,放手放胆开展工作。还要有正确用人导向,重用那些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干部,让敢担当的干部有全身谋事之心而无侧身谋人之虞。

今天就和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3年9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党课讲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求是》及求是理论网立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