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2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中明确提出: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994年9月28日,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强调:“加强党的建设,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并从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论述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
进入新世纪,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连续写进了历次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写道:“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所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可见,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党一以贯之的思想,更是党群关系的核心内容。
主人与公仆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早在1944年12月16日,毛泽东同志在《解放日报》发表的《1945年的任务》一文中就明确指出:“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的。”1959年10月26日,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召开的由各条战线劳动模范参加的“群英会”上,国家主席刘少奇对淘粪工人时传祥说:“我们在党的领导下,都要好好地为人民服务。你掏大粪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的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家主席与清洁工人的共同定位,成为我们党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1998年7月13日,江泽民同志在《在学习邓小平同志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所有的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绝不能高居群众之上,而要始终置身于群众之中,时刻心系群众,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把人民当主人,把党的领导干部当成人民的公仆,这是立党治国的根本。2012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把群众放在“主人”的位置,把自己放在“公仆”的位置,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先生与学生的关系
把党群关系比作先生和学生的关系,最早是由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就是该校校友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的。
早在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里就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1941年3月,他撰写的《〈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文指出:“这些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否则他们就不理我。”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还强调:“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 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再次指出,要把干部向群众请教、“先生”向“学生”学习当作党委会的基本工作方法之一。1957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又重申:“我们当然只能是一面教,一面学,一面当先生,一面当学生。要做好先生,首先要做好学生。许多东西单从书本上学是不成的,要向生产者学习,向工人学习,向农民学习,在学校向学生学习,向自己教育的对象学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