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党群关系的形象比喻(3)

历史上党群关系的形象比喻(3)

核心提示:“鱼失水而死”的危险,在取得政权后更易发生。创业难,守成更难。我们党必须时刻警惕自己切莫成为失水之鱼,时刻牢记“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先给人民当学生,再给人民当先生,已经成为我们党的一项优良传统和作风,并在实践中得以发扬光大。1989年12月,江泽民同志在党建理论研究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全党形成坚决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事事向人民负责,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良好风尚。”1999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研究班结束时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要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甘当他们的小学生。”2002年12月5日,胡锦涛同志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考察,强调“是来学习西柏坡精神和老区人民的优良传统,回顾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历史,重温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的”。向人民学习、向历史学习,就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先当学生,再当先生,对于我们党来说,不仅是工作方法的问题,更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脚踏实地走群众路线,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路径。

土地与种子的关系、孺子与牛的关系、工具与使用者的关系

关于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中国共产党人还提出了土地与种子的关系等一系列独特的见解。

1945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中指出:“所有到前方去的同志,都应当做好精神准备,准备到了那里,就要生根、开花、结果。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这是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战争中对共产党人如何发挥作用作出的形象比喻。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工作者必须和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必须彻底解决个人和群众的关系问题。毛泽东同志引用并详细解释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泽东同志正式将孺子和牛的关系比照为党群关系。后来,毛泽东同志还多次提到这两句诗。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有这种为人民甘做牛马的精神。

1956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八大所作的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他说:“归根结底地说来,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因此,同资产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可见,我们党的价值,就在于它是人民群众实现自身利益的手段,这也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价值体现。

目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了加深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学习理解,本文对我党历史上党群关系的形象比喻进行一次追根溯源式的解读,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作者:范登生、田侠,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辛志永,海军航空兵学院)

责任编辑:刘萌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