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
白求恩的精神是国际主义的精神、共产主义的精神。白求恩是国际著名医生,医学博士,北美洲四大胸外科名医之一。在来中国之前白求恩曾到英国、法国、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后来回到加拿大募集资金。1938年,听说中国的抗日战争非常艰苦,急需有经验的医疗人员,他组织了一支医疗队,带着5千美金和好多药品、医疗器械,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同年6月进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带领流动医疗队活跃在山西、河北两省。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从而赢得了根据地的干部、战士和老乡的尊敬和爱戴。在一次手术中,他的手指不慎被割破而遭感染,抢救无效,不幸逝世。
白求恩除了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精神,还表现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有一次行军途中,看到村子里一个50多岁的妇女,身上长了一个近30斤重的瘤子,他不忍心走,专门留下来给老乡做手术,给老百姓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白求恩的精神还表现在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他到抗日前线的第一个礼拜就检查了520个伤员,第一个月就做了147例手术。在齐会战役中为抢救伤员,创造了连续69小时不休息的记录。白求恩同志牺牲以后,中国人民处在极度悲伤之中。毛泽东1939年11月21号写了一篇文章叫《纪念白求恩》,文中说“白求恩同志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白求恩精神是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5.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
张思德参加过红军长征,经过三次翻雪山、四次过草地,打仗非常勇敢,人们把他叫“小老虎”,他冒着生命危险只身从敌人手里抢回机关枪。后来当过毛泽东的警卫。大生产运动,他自告奋勇组织一个50人的生产救护队去安塞县深山沟开荒种地,一年下来,收获10万斤粮食。天气冷,又去和战友烧木炭。他烧得炭非常好,当地老百姓十天烧一窑,他七天就可以烧一窑。1944年9月5日,他和战友小白在炭窑里挖烟囱,看到上面的土往下塌,他把战友推出去,自己因炭窑坍塌而牺牲。张思德曾经当过班长,精兵简政的时候,变成普通战士,他任劳任怨,信仰坚定,爱憎分明,当革命需要献身的时候,他把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毛泽东同志献上花篮,挽联上写着“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发表了著名《为人民服务》讲演。他说,“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的队伍是完全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张思德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名同志,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为什么要把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成为共产党人的宗旨,因为这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伟大法宝。我们要长期执政,立于不败之地,靠什么维持?还是要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延安县精神
1942年12月,毛泽东在西北局高干会上指出:“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完全是布尔什维克的精神。他们的态度是积极的,在他们的思想中、行动中,没有丝毫消极态度。他们完全不怕困难,他们象生龙活虎一般能够征服一切困难。……这种精神对于那些一遇困难就唉声叹气的,就缩手缩脚的人们,对于那些办事不认真,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的人们,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在这种精神下,延安同志们没有一件事不是实事求是的。他们对于他们所领导的延安全县人民群众的情绪、要求及各种具体情况是充分了解的,他们完全和群众打成一片,他们有很好的调查研究工作,因而他们就学会了马克思主义领导群众的艺术,他们完全没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与党八股”。
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主要是:不怕困难、征服困难的精神;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精神;和群众打成一片的精神;向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总之一句话,延安县精神就是廉洁勤政为民的公仆精神。陕甘宁边区政府继承和发扬了中华苏维埃民主政府的光荣传统,养成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风尚,从边区政府主席到乡长,除了津贴有点差别之外,其它衣食住行完全平等。在边区行政长官每月最高的津贴也只是5元,各县县长每月津贴2元半,每天粮食1.25斤,菜钱4分。边区政府每月办公费30元,县政府每月办公费平均在20—30元之间,分区每月15元,乡政府只有1元。但财政簿上各级政府办公费却从无“赤”字,整个乡政府内只有乡长一人脱离生产,然无薪金,每月收入就是上述规定的津贴费。在少拿钱多做事,甚至不拿钱也做事的原则之下,为抗日的事业及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