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传】安振华 延安市委理论讲师团副团长,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兼职教授,陕西省委讲师团特聘教授,西安陆军学院、陕西省社会主义学院、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客座教授。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我们追朔“圣地”的由来,1938年,抗大学员王云风在《奔向延安》这首诗里写到“万重山,难又险,仰望圣地上青天,延安路上人如潮,青年男女浪涛涛”。抗大教员何思敬当年在书里这样描述,“延安是人们热望之中心。好似基督教徒之于耶路撒冷,好似回教徒之于麦加……”。延安为什么这么令人神往,就是因为延安时期党、政、军、民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共产党人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
一、延安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在延安时期精心培育和全面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有的政治品格、精神气质、道德风范和优良作风。
(一)延安精神形成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思想在延安时期发展并达到成熟是延安精神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延安精神是伴随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而产生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延安精神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革命斗争实践中,王明等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照抄照搬,给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理论创新、身体力行、著书立说,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内政、外交、军事纲领,创立了伟大的新民主主义理论。1943年7月8日,王稼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主解放道路》,第一次完整提出“毛泽东思想”,并作了深刻的理论阐述。他说:“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经验相结合的结果”。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了党章。七大之后,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团结一致,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辉煌胜利,创建了新中国。实践证明,延安精神是毛泽东思想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
(二)延安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
首先,中共中央奠基陕北为延安精神的产生搭建了历史平台。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接着又进行了东征、西征,发展和巩固了西北根据地,并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从此,延安就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人民解放战争的总后方。其次,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进行英勇抗战是延安精神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在经济落后、军力薄弱的情况下,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飞机加大炮的日本帝国主义,从根本上讲,靠的就是由伟大民族精神升华而来的延安精神,靠的就是由这种精神所激发出来的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在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中流砥柱,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极大的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制定的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揭示了战争规律,成为抗战胜利的军事指导思想;开辟了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全民皆兵,成为抗战的主要力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为夺取抗战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再次,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局部执政为延安精神的产生奠定了社会基础。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成为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示范区”。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边区政府实行“三三制”原则,实行“精兵简政”。在经济建设方面,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改善人民生活,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实行积极的发展经济政策,密切了党政军民关系,渡过了财政经济困难,锻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文化建设方面,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积极发展党员,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学习工农兵,讴歌工农兵,创造出一大批优秀作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