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劳模精神
1943年1月14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延安召开高干会议。会议对领导经济工作,抓大生产运动有成绩的22名干部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并给予奖励。毛泽东为每人都在奖状上题了词。习仲勋(关中分区书记、专员),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王震(三五九旅旅长兼政委),有创造精神;刘秉温(延安县县长),善于领导群众;惠中权(靖边县委书记),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王世泰(边区保安司令员),忠诚、努力,不夸不骄;马文瑞(陇东特委书记),密切联系群众;马锡五(陇东分区专员),一刻也不离开群众,等等。这些题词,既是毛泽东倡导的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应有的品格和作风,也是22位优秀干部体现出来的公仆精神、劳模精神,即: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创造精神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实事求是、不尚空谈,以身作则、大公无私,切实朴素、不夸不骄,密切联系群众、善于领导群众、为群众谋利益,生产教育、两者兼顾,忠实努力、争当模范,不怕困难、艰苦奋斗。
以原生形态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用四句话来概括,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三、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延安精神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1、尊重历史,勇于担当,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迫切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伟大的党铸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滋养伟大的党。延安精神引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中国革命事业由挫折走向胜利,打败日本侵略者、赶走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三座大山,建立起新中国,延安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延安这片黄土地是成千上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染成的红土地。当年,以红都子长、志丹为例,四口之家就有一个人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我们不能忘记这段红色历史,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要勇于担当,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继承起革命先烈和先辈们未竞事业。1949年10月26日,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毛泽东就在给延安人民的《复电》中,对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给予高度的评价,谆谆告诫全国人民:“我并且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1951年,毛泽东给老区人民的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1968年8月,人们日报、解放日报、红旗杂志,头版头条发表社论《延安精神永放光芒》。邓小平同志1980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江泽民同志三到延安。1989年9月在延安视察时指出:“延安精神永远没有过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离不开延安精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加需要延安精神”。1990年,江泽民为陕西省委机关刊物《共产党人》题词:“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2006年1月29日,胡锦涛同志在延安过大年时指出:“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平建设时期也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习近平在致纪念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成立20周年会员代表大会贺信中强调指出,“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弘扬延安精神,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中央历代领导人都对弘扬延安精神有重要论述。人民群众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情感如何?贺敬之的《回延安》写到:“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莫把我的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这首诗饱含深情反映了人们向往延安、渴望延安、热爱延安,把延安作为心中的精神家园的心声。2012年,来延安参观学习延安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游客突破 2000万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