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延安时期,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的校训是实事求是。我们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摒弃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行了“两对半(陕甘宁边区政府、参议院、法院)”和“三三制”政权模式,“精兵简政”政策和“豆选”等选举方法。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今天,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就是要按照十八大报告的要求,做到“四个必须”:必须更加自觉的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议,必须更加自觉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的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的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要着力于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增强创新驱动力,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陕西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3700万陕西人民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陕西,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凝心聚力,为实现“三强一富一美”(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3、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在延安召开的党的七大把“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强调党除了人民大众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是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群众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生动写照。延安时期的社会风气是“只见公仆不见官”、“甘为民仆耻为官”,正如毛泽东在与蒋介石论战时所概括的“十个没有”。毛泽东为佳县县委书记张俊贤题词:“站在最大多数人民一边。”1945年他为枣园村64位65岁以上老人祝寿,亲自为他们夹菜敬酒,每人赠送一块肥皂、一条毛巾,周恩来亲自安排为他们放映电影《列宁在十月》。任弼时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花钱多)。毛泽东评价他的老师徐特立“三个第一”(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今天,我们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要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贯彻落实好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心里装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努力使人民群众日子越过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全国现在1.3亿的贫困人口,一定要使他们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始终牢记“只有我们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人民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人民群众当亲人,人民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的教诲,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4、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不断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重要标志。延安时期,我们党立足自力更生,组织动员边区人民开展生产自救,战胜了种种困难和风险。我们党的领导人布衣草履、素食淡饭,毛泽东同志穿着补丁衣服给抗大学员讲课,1945年,他去重庆谈判,身上穿的粗布制服是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他赶做的,脚上的皮鞋和头上的帽子都是借别人的。他用他菜地里的蔬菜招待爱国华侨陈嘉庚,一顿饭仅花了两角钱,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蒋介石招待陈嘉庚,一桌宴席花了八百个现大洋。林伯渠同志用绳子作腰带。这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优秀品质。今天,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必须要扎扎实实深入开展好“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走过场、求真务实、脚踏实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陕西省经济欠发达,群众生活水平还不高,更应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经济社会发展最急需的地方,用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纯洁性、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弘扬延安精神,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延安精神超越时空,具有恒久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我们一定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做弘扬延安精神的传播者、践行者,以实际行动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