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5日,经科技部批准成立的中国首个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挂牌,这个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共同组建的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将致力于实现超级杂交水稻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并围绕杂交水稻持续增产这一核心目标,启动杂交水稻种子创新与基因挖掘、杂交水稻繁育、杂交水稻超高产等6大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为中国水稻持续增产和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朱英国表示,已经先后成功选育出以红莲优6号、珞优8号为代表的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实验室将进一步提高杂交稻的产量,为实现培育亩产1000公斤的超级杂交稻的愿望努力。
目前,红莲型杂交稻累计推广已经超过了1亿亩。并在菲律宾、越南、斯里兰卡、孟加拉国、莫桑比克等国试种,比当地品种增产20%至50%,出口潜力巨大。
在全国“国家水稻产业技术发展报告会暨红莲型杂交水稻现场考察会”上,谢华安院士、颜龙安院士、陈温福院士等200多位专家对以珞优10号为代表的红莲型杂交水稻新组合给予高度评价,武汉大学的杂交水稻在全国同行中再次得到了高度肯定。
“我从大别山走到珞珈山,再从珞珈山走向五指山;从学生成为教授,再从教授成为院士,每一步,我都用坚实的足迹,不断延伸着自己的奋斗和追求;每一步,都凝聚着武大的培养、团队的协作和家庭的支持。”朱英国说,“我的梦,只是武大梦想中的一个。我的下一个目标是,‘高产、优质、广适、生态’,培育出更多、更好的种子,让饥饿远离中国。”
朱英国,这位著名杂交稻专家,站在珞珈山上,将再一次为这个年轻、新生的梦想张开坚实的翅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