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在匹配度不高(3)

就业,“难”在匹配度不高(3)

——从2013年就业报告看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存在问题

核心提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和指导服务体系,积极拓展就业领域,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确保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到城乡基层就业、参军入伍和自主创业人数明显增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

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当前,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着有利机遇和条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经济发展形势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目前河南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出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需求严重不足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我省自身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在复杂形势下进一步暴露,经济形势仍然错综复杂。经济运行面临着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投资意愿减弱、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走势时好时坏,对就业的影响更加复杂。我省今后一个时期仍将处于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攻坚期,各种不稳定因素和经济下行压力必将影响就业岗位的数量和质量,因此,河南省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二)社会就业形势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2013年,河南省总人口达1.05亿人,社会就业人口总量压力较大,截至9月1日,河南省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7万人,其中约有65万人在省内就业,河南省转移就业总量累计达到2647万人,省内转移超过省外输出383万人,预计2014年会有更多新增劳动力选择在省内就业,加上外出务工人员从东南沿海地区回流,势必会挤占一部分就业岗位,增加2014届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据人社部门预测,由于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部分企业效益降低,虽然企业从业人员存量上没有下降趋势,但2014年企业从业人员新增速度将明显放缓,企业用工情况不容乐观;2014年省城镇需要就业再就业的人力资源总量在220万人以上,城镇就业岗位供给总量仅100万个,人力资源供需缺口在120万人以上,整体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三)我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

从社会发展需求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对实用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我省产业结构正处在调整优化期,尤其是承接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电子、食品、纺织、建筑等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一线技能人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存在滞后性、盲目性,专业趋同、趋热现象依然存在。

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来看,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人才培养市场化的时代潮流中,部分高校的办学理念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能主动融入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格局中,部分学校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追求升格、追求“大而全”;许多高校根据现有师资力量、设备条件、规模效益需求等核定招生规模、设置课程内容,所培养的毕业生不能很好地与岗位对接,出现了定位不够准确、发展模式单一、培养人才雷同、办学特色缺失等问题。此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发展的宏观调控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招生、培养、就业的联动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近年来教育部多次提出要把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确定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但目前仍不能完全落实到位,就业状况的导向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四)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仍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广大基层群众的思想观念仍不够开放,“学而优则仕”“铁饭碗”“讲面子”“光耀门楣”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仍根深蒂固,部分毕业生及其家长就业期望值较高,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清,片面追求地域、单位和待遇,紧盯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这些地方和单位恰恰是人才需求饱和或竞争非常激烈的地方;第三方机构调查显示,河南高校毕业生每年在郑州市内就业人数超过全省毕业生总数的1/3。同时,部分毕业生就业后眼高手低,频繁跳槽,就业稳定性不够。另一方面,基层和中小企业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毕业生就业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挫伤了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