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避干部考察失真需廓清九个不等式

防避干部考察失真需廓清九个不等式

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重要的是“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有效防避干部考察失真、使用失误,切实把人“选准用好”,必须廓清以下九个不等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重要的是“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有效防避干部考察失真、使用失误,切实把人“选准用好”,必须廓清以下九个不等式。

能量≠能力

时常听到有人说,某某某很有些“能量”,没有他摆不平的事,没有他搞不定的人。一些领导也喜欢用这种有“能量”的人来处理难事、解决难题,认为他们有能力、有魄力。殊不知,这些所谓的“能量”,很多时候靠的是不择手段,或狐假虎威,或哄骗利诱,或拉拢收买,甚至黑白荤素齐上阵。这种人崇尚“厚黑学”,奉行“潜规则”,喜欢结交社会上的三教九流,一身“江湖气”,攀上大款称兄道弟、勾肩搭背,美女面前眉开眼笑、夸夸其谈,办事不讲政策,“出牌”不按规矩,让群众胆战心惊,敢怒不敢言。如此“能量”,即使能炫耀一时、应付一阵,但最终会江郎才尽、黔驴技穷,为人所不齿。有“能量”不等于有“能力”,如果只看“能量”而忽视“能力”,长此以往,必然损害党的形象,离间党群关系,破坏干部威信。能力也是生产力,任何时候都要重视挖掘和使用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千万不能让有“能量”的人一路顺畅,既升官又发财。近些年“落马”的高官中很多在位时都是“能量”巨大之人,这样的教训极为深刻。

人物≠人才

当下,社会上各类“人物”辈出,有的左右逢源,有的呼风唤雨,有的指点江山,有的日进斗金,有的装神弄鬼,有的语出惊人,耳边常有议论“某某是个人物”。这些“人物”以光鲜的形象活跃在商场、官场、娱乐场,万众注目,富贵异常,有的甚至风靡一时,成为不少人励志的样板和追逐的“明星”。当前应特别警惕的是,其中有的所谓“人物”摇身一变,被推举为这“代表”那“委员”,甚至被当作人才吸纳进党的队伍,有的还被任命为各级干部,成为群众领袖。“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世界大了什么人都有。”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随着网络新媒体监督的兴起和加强,近几年不断有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被拉下神坛,撕去面纱,露出“庐山真面目”,让人们看到其真实的丑恶一面,其共同的特点是唯利是图、唯我独尊、偷奸取巧、投机钻营。这说明“人物”很多时候并不见得是人才。复兴伟业,人才为本。在考察识别干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擦亮慧眼,不能把“人物”当成了人才。

满票≠满意

在干部选拔使用上,群众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保障这些权利,近些年各级在票选干部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从实践看,票数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反映群众心声、表达群众意愿、体现群众基础。但很多时候投票者对测评对象并不十分了解和熟悉,加之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各种因素的干扰影响,群众的意见有时并非真实想法,这就使得“测评满票干部”不等于“群众满意干部”。作为组织,对测评的票数需要冷静分析,不能“一票遮百丑”,更不能把票数当成提拔使用的唯一条件。当前的问题是,一些单位或领导在选人用人时,党管干部不力,故意回避矛盾,不负责任,怕得罪人,简单地把得票多少等同于群众公论,唯票取人。这种现象直接助长了拉票贿选不正之风的蔓延和盛行,越来越多的“老好人票”“恶意票”“人情票”“交换票”不但失去了评价的真实,还可能会导致本来优秀的干部也被动地加入“拉票”队伍,做出庸俗的举动。大多数人不认可的干部一定不是好干部,但得票高的干部也不一定都是好干部。识人用人,要“重票”但不能“唯票”,防止“公论”不公。如果只看票数、不管其他,就会冲淡党管干部原则,很容易让那些投机钻营者钻空得利,让那些敢抓善管、勇于担当的实干者吃亏,让那些坚持原则、埋头苦干的老实人失望。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