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城市从“养儿防老”到“宝鸡模式”的转变
——访宝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陈留根
记者:传统的城乡二元化的养老制度有什么弊端?在宝鸡2007年推行新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之前,城乡养老的现状如何?
陈留根:新农保是国家规定险种的有益补充,农民是中国最大的人口群体,在既有的传统思想中,怎么养老?基本上唯一的办法就是“养儿防老”。如果子女孝顺还好说,子女不孝顺就会导致一系列剧烈的家庭矛盾。另外,有一些农村居民失去了劳动力,如何保障?仅靠低保显然是不行的。从宝鸡的实际情况看,宝鸡是一个移民城市,作为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上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的重要地域,很多支边的干部家属随其来到这里,没有工作,老了以后就很难有依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宝鸡市委、市政府在财政收入不宽裕的情况下,通过调研、探索建立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制度开始时的推进其实也比较困难,群众没有意识到养老保险的重要性,特别是国家的政策未出台,群众仍有疑虑。用百姓的话说:“60岁以上老人不用缴费就能领取养老金,咱不相信天上有掉馅饼的事。”
为了解决群众的疑虑,宝鸡市充分进行宣传发动,以至这个政策后来变得家喻户晓。百姓看到了好处,得到了利处,后来就主动找上门来参加养老保险,也相信了这个“天上掉馅饼的事”。所探索建立的新农保制度,被称为“宝鸡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目前,宝鸡市参保人数达到156.3万人,综合参保率达到了99.6%。
记者:宝鸡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有哪些创新举措、为民让利的行动?
陈留根:2011年,宝鸡市率先将新农保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整合统一,比全国提前了三年。根据宝鸡市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情况和居民希望提高缴费标准的愿望,宝鸡市将个人年缴费档次统一设定为100到1000、1500元11个档次,居民可以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补,多缴多得,调动了参保和续保的积极性。宝鸡及时出台政策提高了缴费补贴标准,在国家规定给每个参保人每年补贴不低于30元的基础上,参保居民每提高一个缴费档次政府补贴标准增加5元,最高达到80元。目前,宝鸡每年争取到中央财政支持,用来进行城乡养老保险补贴、制度建设。
在国家基础养老金55元和省财政补贴5元的基础上,宝鸡将基础养老金标准统一提高为:60至69周岁每人每月85元,70至79周岁95元,80至89周岁105元,90周岁以上115元。并出台了特殊人群参保政策。重度残疾人参保按最低缴费标准由财政全额代缴;重度残疾人在享受财政代缴最低保费后,自己选择更高标准缴费时,同样可以享受缴费补贴。城中村居民人均土地小于0.3亩,且有意愿的,可以一次性补缴15年养老金个人部分,可以享受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待遇。
记者: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后,宝鸡在经办服务、资金安全等方面有什么新做法?
陈留根:在经办管理服务方面,宝鸡已经建成了覆盖城乡、四级管理、三级经办的服务体系,在市本级、12个县区分别建成了1.1万和6000平方米的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为全市120个镇(街)、165个社区、1729个行政村建成拥有15至60平方米服务大厅的社会公共服务中心(站)另外,参保、缴费、领取、年检、查询“五个不出村”的经办管理服务模式已经建立。村民想要办理这些业务,村里都有专门的服务中心,每个中心配有“反向运行”的POS机,村民只要拿卡来刷,就能方便地领到现金。
未来宝鸡要持续提升养老保险的服务质量水平,深化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将基金管理逐步收归市级统筹,为基金的安全性加码。并要激活机制,调动参保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县区、社区公共服务平台要有专人管理,在今年全部实现联网信息化。
记者:从你的工作经验来看,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对城镇化的提速有没有相应的促进作用?
陈留根:举个例子来说,宝鸡市计划在农村试行工伤保险,因为目前因农村基建、盖房子受伤,因伤致贫、返贫的例子也不少见。给这些居民引入原来城市人才有的工伤保险,就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另一层保护。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对城镇化的提速肯定是有作用的。二者统一后,至少在制度上为扫清城乡二元化局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城乡居民不分农村城市,都享有一样的缴费标准,一样的经办服务系统。这个系统的意义不仅在于为居民养老保险提供支持,未来也可以在社会保障卡普及之后,逐步推行集工商、失业、金融、社保、养老为一体的保障制度。宝鸡目前已经发行了150万张社保卡,医保在西安20多家医院都能使用。我们希望在制度进一步完善后,社保卡能够真正在全省甚至全国通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