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国需要何种人口政策

科技兴国需要何种人口政策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会议上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这个重要讲话表明科技兴国已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的战略重心。鉴于此,本文分析科技发展中的人口因素,并探讨何种人口政策才有助于实现科技兴国的理想。

中国科技近代为何落后了?

如习近平所言,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为世界贡献了无数科技创新成果,对世界文明进步影响深远。维基百科的词条“历史性发明时间表”(Timeline of Historic Inventions)列出了人类有史以来共133项重大发明。这些发明中,15世纪之前有78项,其中30项出自中国,占38%,远超其他可比的地域。然而,15世纪之后的55项发明却无一出自中国。为何中国能创造辉煌的历史,到近代却落后了?

我们从科技的本质来探讨。科技在很多人心目中被神化,其实它只是用来解决供给匹配需求的方法;科技发展则是创新更好方法的过程。创新空间越大、创新效率越高的社会,发展科技的能力就越强。

一个社会创新空间的大小取决于:1)人口规模——人口更多的社会中,供给和需求的匹配更多,激发更多方法;2)交流性——内部之间交往更多,供给和需求的匹配更多,激发更多方法。3)多样性——行为与观念更多元的社会中,容易出现更多异质方法,张大创新空间。

一个社会创新效率的高低取决于:1)科技素质——即智力和技能,智力有先天成分,但技能可后天提升;科技素质更高的社会容易找到好的方法。 2)文化——更勤劳、注重成功、重视知识的社会容易找到好的方法。3)机制——更易优胜劣汰的环境中,胜出的方法更好。

科技进步是一个从均衡到变革再到均衡、不断积累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所谓均衡是指在可交流的范围内,不同地域的技术水平的差异趋于稳定。打破均衡的是变革,即带来体系改变的技术突破。早期人类社会按使用工具可分成石器、青铜、铁器等时代,后期按生产方式则可分成游牧、农耕、工业、信息等时代;区分这些时代的标记就是技术变革。变革本身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更易发生在有利的环境中。根据交流程度的不同,变革会从发源地逐步向外扩散,再又形成新的均衡。

中华民族拥有世界最多的人口,语言相通、勤劳、尊师重教、追求世俗成功,其平均智商被归为世界最高之列。这些在人口规模、交流性、科技素质和文化上的优秀特质是科技发展的核心优势,也是中国在技术上曾处于先进地位的背景。但现代科学和工业革命却出现在西方,哪些环境因素有利于这些变革发生在西方而非中国呢?下面从影响创新的空间和效率各方面来比较。

1) 人口规模——虽然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作为一个文明并无人口优势;中国在地理上远离其他主要文明。而巴比伦、埃及,波斯、希腊等古文明虽不像中华文明这样一脉相承,但它们之间存在相当的交流和传承关系,承载着这些古文明的地域上的整体人口规模超过中国。

2)交流性——中国自秦以来的天下一统保持了良好的内部交流性,但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和地缘政治的变化,欧洲与近东、中东及后来的美洲不断有人员接触和思想碰撞,提升了整个区域的交流性;西方近代科学发展就深受伊斯兰科学文化复兴的影响。

3)多样性——中国的天下一统虽在内部保持了交流性,但降低了多样性。而欧洲国家林立、竞争激烈,内部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上千差万别,呈现了观念和行为的多样性。

4)科技素质——中国历史上的聪明才智多用于关注社会伦理,而非探索自然或发展科技;要不是因为现代科技的兴起而回溯历史,张衡、祖冲之、宋应星等会默默无闻。而欧洲的科技教育早就萌芽,后逐步普及。

5)文化——中国有重技巧轻理论的倾向,虽技术精良,但未产生完整的科学体系。西方宗教曾阻碍理性思想和科学进步,但也激发了寻求终极真理的热情和动力,教会及其衍生的教育和学术机构更是发现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到后来,社会认同科学价值、推崇科学探索。

6)机制——中国的科举制度让平民精英能进入国家管理阶层,但也左右了他们的人生追求。欧洲各国当年纷纷成立科研机构,逐渐演化的法律和商业制度提供了良好的竞争环境,教育、出版和专利等制度则确保了科技知识的传播和对创新的保护。

现代科学和工业革命的兴起,打破了原先的均衡,让西方开始遥遥领先于世界。不管上述有利因素作用多大,像其他变革一样,西方近代的突飞猛进是一个脱离历史常轨的奇迹,所以更值得反省的不是变革为何没有发生在中国,而是中国为何迟迟没有追上。对此,习近平提到,明代以后,由于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中国同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渐行渐远,屡次错失富民强国的历史机遇。这是智慧之言。闭关锁国隔断了与外部的交流性,阻碍了新兴技术向中国扩散,其伤害性可从规模效应来理解。

规模效应是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内部交流性越高,规模效应越大。若把世界当成一个整体,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性是整个世界获得规模效应的前提。即不同地域相互交往,让需求跨区域匹配,产生的方法在各区域推广应用,从而产生额外效益,最终让各区域受益。闭关锁国割裂了本国与外部的往来,损失的是外部规模效应,即本国如果参与世界循环将呈现的规模效应中分摊给本国的部分。

在外部世界突飞猛进时,闭关锁国所损失的外部规模效应更加突出。工业革命最初只发生在英国南部,但逐渐扩展到整个欧洲和北美,其影响也波及满清朝廷。如果当时中国统治者不把科技看成奇技淫巧,而是敏锐认识到其背后的意义,打开国门,积极主动地参与世界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国可能像日本一样更早走上现代化道路。

由于科技进步的过程非常复杂,各环节紧密相扣、相互促进;某个社会一旦占据先机,其领先地位将是全方位的且具有巨大惯性。哪怕赢得先机出于偶然,领先者最终领先的范围之广和持续之久,也容易让落后者误以为领先者拥有不可战胜的先天优势。中国要在科技上追赶并超越西方,必须在心理上打破这种错觉,真正认识到中国自己的优势和危机所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