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道路”的历史启示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思想观念层面,还是实践探索层面,“中国道路”命题从提出到现在,经历了非常曲折的过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在和走向未来。为此,以下几点启示无疑是值得认真思索的:
第一,正确认识“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这是客观的历史进程,也是主观的选择过程,是“历史合力”的结果。
当代中国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绝不是偶然或主观随意选择的结果,而是有其历史必然性。恩格斯指出:“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14](P247)“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14](P696-697)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道路的形成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前所述,自鸦片战争失败以后开明官吏寻求救国图强之路开始,一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100多年时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由某一种力量所决定,而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历史证明,要摆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传统的封建主义做不到,资本主义也做不到,照搬苏联模式同样做不到;领导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封建阶级做不到,资产阶级也做不到。只有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当前的中国道路,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这个体系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开放性和包容性,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时至今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目标、内容、实现路径等问题的认识,都还在不断深化之中。我们的思路和理念既要与国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又要符合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不能固步自封。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积极因素,发挥“正能量”,使得“历史合力”朝着正方向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