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命题的提出、实践探索及其历史启示(9)

“中国道路”命题的提出、实践探索及其历史启示(9)

第三,正确认识“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加大对外交流,为世界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当20世纪90年代前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时候,西方国家欢呼雀跃,一些学者断言“历史已经终结”,“共产主义宣告破产”,“马克思主义已经彻底失败”。国内一些人也跟着附和,对西方所谓“民主”、“自由”充满向往。一时间,“意识形态终结论”、“普世价值”、“去政治化”等各种非意识形态思潮甚嚣尘上。但是,他们的欢呼还是太早了一些——从美国金融危机开始引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那些欢呼资本主义胜利的人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不足。相反,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抵御金融危机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而为世界所称道。显而易见,只要还有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特别是只要中国这个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国家还在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社会主义给予同情和支持,那么“社会主义”无论是作为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还是社会制度还会继续存在下去。

“中国道路”具有重要的世界性意义。它向世界表明,各国的现代化道路不是唯一的,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并不具有普世性价值,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只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成功。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热衷于向其他国家推销其价值观,把西方价值观甚至是美国的价值观当做“普世价值”,并通过其强大的舆论宣传工具,强化其权力话语。在他们看来,凡是与西方价值观一致的就是“先进”的,也就具有存在的正当性;凡是与西方价值观不一致的,就是“落后”的,不具有存在的正当性,必须被“改造”甚至被“清除”。但是这样的做法并没有给所在国家带来繁荣。一些拉美国家曾经按照西方国家开出的“新自由主义药方”治理经济,反倒使经济出现巨大的倒退,而像伊拉克、埃及等国家,在按照西方模式进行改造以后,整个社会处在长期的动荡之中,人民生活受到巨大影响。即使是西方国家自身,由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社会问题也是大量存在。这些都说明了西方道路的问题和缺陷。当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前进的困难,毕竟在整体态势上,资本主义处于主导地位。在未来发展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也将继续存在。我们一方面需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另一方面需要与资本主义国家保持积极交往,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与此同时,我们要积极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保持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对外宣传和分享“中国道路”的经验和智慧,积极倡导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中国道路”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和制度环境。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