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有两个新词汇,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个是“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那么什么叫引导社会预期呢?我们过去来讲,老百姓对养老有需求,对教育有需求,对医疗有需求,我们的思路是增加供给,不停地增加供给来满足老百姓对于这些产品的需求。但是,这些公共产品是伦理型公共产品。什么叫伦理型公共产品?就是它没有满足的上限,越多越好,你供给的越多,我越满意,但只要你停止了增长,我就不满意。针对这样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过去我们一直做的是供给管理,想方设法地增加供给,那么如果不停地供给、增加供给下去,就会陷入到一个陷阱,叫做“中等收入陷阱”,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公共服务、都对社会的福利有渴求,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资源过大地进入到一些无效率的平均分配状态以后,自然而然影响这个国家进一步发展的效率,影响这个国家资源积累的分布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转向下一个导向,叫需求管理,从供给管理转向需求管理。供给管理要不要有?要有,量力而行。但是要告诉大家,大家现在所享受的公共服务已经是什么样的公共服务,已经拥有了哪些便利,大家比以前已经强了多少,这种需求管理理念要进入到公共服务领域当中,要能够去引导好社会对我们公共服务、居民收入的合理预期。这种需求管理理念是我们明年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一个概念叫“全面创新”。我们知道,中国在近代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缺乏)知识私权。西方发达国家有知识产权制度,中国当时缺少知识产权保护,就导致西方国家不停地形成一个社会资源激励型的滚动创新模式。
这种滚动创新模式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巨无霸的科研机构,比如说美国的贝尔实验室。但是这些科研机构毕竟是有边界的,它也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有它不擅长的问题,那么下一步就走向协同创新。我们下一步也要大力构建自己的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创新,就是我做不了,别人能做,我们俩联合起来共同把这个事做了。在协同创新领域当中,尽管出现了知识产权的共享,但是仍然能够分清楚这个知识产权是属于我的,还是属于他的,还是我们共享过程当中各自承担什么样的义务,各自享有什么样的权利,这是协同创新。
美国现在又提出来一个新理念,叫做“公民创新”。在现在互联网或者是移动信息技术的支持之下,每一个人都可以为一个理念提供力所能及的建议、思想和产品,那么合起来,每一个人、每一个点都在发挥他的创新能力,那么接下来整个社会的创新点就会被激发出来。
但公民参与创新有一个问题,就是公民参与创新以后,所产生的创新成果,没有办法进行知识产权的边界界定。在这个过程当中,谁的创新形成了知识产权?应该获得多少回报?没有界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使用词汇的时候还是非常谨慎,我们选择使用“全面创新”这样一个理念,来替代所谓的公民创新社会或者叫公民参与创新的这种新模式。
(二)深度调整期的内涵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第二个观点,就是世界经济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
这句话有两个涵义:一是我们现在已经实实在在地度过了国际金融危机,现在我们没有新的全球危机爆发的压力,那么我们要共同利用好这个时期,来找到自己在后危机阶段如何去进行经济复苏和振兴的途径。
第二个涵义是要进行深度调整。单纯依靠某一项举措或者某几项扩张性的政策,把经济拉出低谷,这样的举措,不再是我们政策考虑当中的一个选项。比方说2008年的时候,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我们马上启动了四万亿计划,然后利用房地产市场对资金巨大的吸纳能力和对产业的巨大带动能力,拉动中国经济从2009年8月开始止跌回升,成为全球第一个回升的国家。像这种理念,在我们金融危机后期这种恢复期是不准备采用的,因为当时是金融危机时期,谁能先把形势稳下来,谁就赢了,现在是后危机时期,谁能把整个产业结构调整了,进入到一个新的中长期的经济周期增长阶段,谁就赢了。不同的时期,考虑问题的角度和业务的重点是不一样的。
在这个标题之下还隐含着这样一系列的结论:第一,明年世界经济的增速将会出现略有回升的局面,美国和欧洲、日本的差距仍该进一步拉大;第二,总体复苏的疲弱态势难有明显的改观;第三,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加大;第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加大;第五,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加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