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张鹏:理解新常态 洞察新热点——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3)

二、当前的经济形势及风险

当前,我们并不处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当中,而是处在从老常态或者旧常态向新常态过渡的时期当中。过渡期的矛盾肯定非常错综复杂,要把既得利益的链条打破,有受损者,但是新的利益链条没有形成,没有受益者。这种情况下,社会矛盾处在高发时期,经济发展形势严峻。下面通过解读一系列经济变量来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和风险。

(一)消费需求

第一个经济变量叫做消费需求或消费形势。消费形式有一个图,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消费增速一直保持非常稳定的状态,2008年以前,每年的增速在11%到12%之间;2008年以后,消费增速扩张到14%—15%;进入到2012年以后,消费增速一年降一个百分点,2012年是13.5%往上、14.5%往下,去年是12.5%往上、13.5往下,到了今年,就是11.5往上、12.5往下,平均增速12%的这么一个时期。

那么在这个时期当中,大家会问,为什么到了2008年,消费增速一下就起来了?中国人消费,有很多人举了很多例子,怎么样促进民众的消费呢?第一,增加大伙的收入;第二,给大伙儿把后顾之忧解决好,比方说孩子上学、看病,都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其实这些举措我们都在做,从效果来看好不好呢?不好。在中国来讲,拉动消费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补贴。你买一台电脑需要5千块钱,你买不买?你不买,我说你买吧,你买的话我给你补500块钱,你不买,我就不补,那很多老百姓就买了。

这就是我们原来的消费促进计划或者消费补贴计划。从2008年开始启动,包括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下乡、摩托车下乡、建材下乡,等等。但消费促进计划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叫做排浪性消费。政府补贴什么,哪种产品就骤然火爆,政府一旦对它不补贴了,这个产品的消费一下就回落下去。中国人还有一种心理,叫从众心理,形成模仿式消费。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到现在,我们的模仿型消费和排浪式消费一直占据消费的主体地位

从现在来看,模仿型和排浪式消费也不能说它就已经过去了,但我们新的消费业态也在不断成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从现在模仿型和排浪型消费的阶段还有而且占有较大比重的时候,看到了新生的力量,这个新生的力量就是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渐渐成为主流。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讲究的是产品能够满足我个性化的需求,这种情况下,产品的成本最低、产品的产出规模最大、产品在生产过程当中的效率最高,这些就不再是生产追求的目标,而是追求更能跟需求契合到一起去的这种特性。

在新的消费业态下,如果下一步我们的消费转向这样一个层次,就会带来我们企业的规模将转变成小型化,企业的产品将转变成为个性化。企业生产很多的产品,产品有了这个性能还不行,你得让我知道你的性能是什么。以后的市场需要先期培养对性能的了解,我能够在发展购买行为之前,就非常便利地知道你这个产品的质量、产品的特性以及特性跟我需求之间的契合程度,在这种情况下,我的购买行为只是一个交易行为,而不再是一个充分的选择行为,这种选择行为,都在更加便利的信息渠道当中进行完成。这种情况下,也影响我们现有的商业中心的组织模式。比如消费税改革,消费税征税的那个环节,将从生产类消费品最后一个环节变到零售这个消费品的那个最终环节,换句话说,流通成本过去是不交消费税的,将来的流通成本也要交消费税,哪种销售方式的流通成本高,哪种方式交的税就越多,哪种方式的流动成本低,哪种方式交的税就少,这个税本身也有一种激励我们的流通体系进行高效率调整的意图在里面。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要做好两件事:第一件事,既然是个性化需求,无论什么样的个性化需求,质量保证必须是前提。没有任何人说我个性化需求满足,我就不讲究质量,肯定还要保证质量,一定要建立好我们的产品质量的安全管理体系;第二个,将来营销的重点发生改变。原来营销的重点放在流通环节,现在的营销重点是放到了生产和设计环节。在这个过程当中,又会给我们的企业带来许许多多的挑战,换句话说,现在是供给可以自然产生需求,因为我有这个供给了,而且我把这个供给利用现有的便捷的信息渠道宣传出去,找到激发社会的需求,那么这个需求就跟你的供给自然而然地对接在一起,这个改变也是非常大的。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第一次供给自然产生需求是在1700年前后,那时候处在一个商品的短缺期,有了供给,就有需求;除此以后,我们上个世纪的90年代的信息产品,我们那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信息产品,那么生产出来什么,我就换什么,我们就需要这么一个东西,供给自然产生需求。

到了现在,供给自然产生需求,有可能又进入到一种我们面对的新常态当中,那么下一步消费政策的重点就是释放消费潜力,而不是去激发你的表观,就是因为你贪图价格或者是因为你有什么样的动机,我就刺激了你这个动机,你就去购买了这个商品,下一步主要是来释放消费潜力,所谓释放消费潜力是指你本身有需求,但是我的供给没有供给好,或者还没有提供这个供给,我通过提供这个供给,相应地来释放我们的消费需求。

责任编辑:宋富法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