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市场竞争与宏观调控
(一)市场竞争特点
关于市场竞争,第一个,下一步市场竞争的重点,从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将转向质量型和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这是一个方向,至少从现状来看,这个情况的发生只可能发生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中心城市,中国其他大多数地区暂时价格竞争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有效手段。 但是作为这种方向性的东西,我们已经在整个经济体当中去孕育和生长了,那么从政策来讲,应该去支持和培养它。
第二个,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
第三个,要加快形成统一透明、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那么在经济的转型过程当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新事物,因为中国的立法,我们四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国的立法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叫部门立法,这个法都是自己部门根据自己部门的工作来立的,好处就在于能接地气,能操作,坏处在于完全以自己的部门立场来看待一个问题、公共问题,所以导致了对于很多问题管得过严、过死。
第二个特点叫道德立法。比方说我今天在这儿讲课的时候,不小心把这个杯子打了,打了以后,我就走了,完了以后,下一步假设我提司长的时候,我们部长就说,不行啊,提不了,他侵犯了国有资产,因为他在我们那儿打了一个杯子没赔,那么我打了杯子没赔这个行为算不算侵犯国有资产呢?如果按照我们侵犯国有资产法律的要求,那我就是侵犯了国有资产,因为我们侵犯国有资产不列明什么样的行为叫侵犯国有资产,只要你带来了国有资产的损失,而且没有补偿,那么就是侵犯国有资产,所以这是一种道德层面的立法。正常情况下,应该列明什么样的行为算侵犯了国有资产,比方说我们一些什么打车软件也好,现在如果从法律上找法条,一找就能找到法条,因为还有其他的不符合本法所规定的情形,一下就把这个创新事物给它扼杀掉了,那么类似于我们所遇到的这种创新性的东西,在现有的法律制度条件下,还有审批制度的条件下,如果不违反大的原则,而且对方的创新又符合我们整个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逻辑的时候,给予他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从现状来看,其实是有它非常重要的这样一个基础。
(二)资源环境约束
谈资源环境约束,一般来讲,说这个资源环境现在使用空间越来越小,那么下一步逐步饱和以后,经济发展就不可能无限度地去透支资源和环境,但是在这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当中,提到了资源环境约束,但是在下一步的表述,就是承载能力上,没有提“资源”两个字,而是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者是接近上限。
按照正常的逻辑,应该是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达到了上限。那么这个原因就在于,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资源其实它还有一个创新性的问题,那么我们如果说它达到了上限,下一步主要就是节能,其实我们现在应该是节能和新能源或者是新资源的开发同时并重的这么一个时期,从这个方面考虑,就把资源二字从承载能力已达上限给它拿走了,这也符合我们现在看到的国际形势。
我们看美国,它经济增长没缓,而且出现了逆工业化浪潮,就是能耗更高,但是这个国家的原油进口量,预计今年只有3.5亿吨左右。3.5亿吨是什么概念呢?大约相当于美国1987—1988年的原油进口量,2007年的时候,是6.2亿吨的原油进口量,它的原油进口量大幅度降下来了,但是能耗还更高了,那么多出来的能源,主要是靠液燃油气革命来解决多出来的能耗供给问题,所以资源有时候还不能说它的承载能力已达上限,因为还有一个资源和能源的创新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