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我国一年一度最高级别的经济分析会议,也是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给明年经济工作定调的会议。到明年“两会”期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就会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转变成《政府工作报告》相应的指标和政府层面的政策,这些政策就开始在明年整个宏观调控和政府作为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观点、新思路、新论断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新的观点有两个:一是系统解读了什么是“新常态”,“新常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大家知道,“新常态”是从去年开始热起来的一个词汇,也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亲自把这个概念推送到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大家在一年的过程当中,对新常态的理解因为角度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也相对来讲有所不同。那么这一次,在讨论和实践积淀的基础之上,我们把新常态的基本表现、特征、功能定位,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中给它解释得一清二楚。第二,就是对我们当前的世界经济也做了一个崭新的定位,叫“深度调整期”。
我们接下来看一下这样两个重要的定位和思路。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
首先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概念。经济发展新常态,有的人从经济结构的角度来解读,有的人从经济增长速度的角度来解读,有的人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解读,有的人从经济和自然协调发展的角度来解读。那么这一次,把上述的内容都考虑在内,通过对一个定义完整的梳理,把新常态的概念清晰地展示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每一位党员的面前。
一是新常态的基本定位。新常态的基本定位是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新常态不是落后于老常态的,新常态一定要比老常态再高一个层次,高在经济的运行形态,经济的产业分工,包括产业结构。
二是新常态的主要特征。新常态的主要特征,第一个特征叫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第二个是经济的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型增长转变成质量效率型的集约型增长;第三个是经济增长的重点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和做优增量并存;第四,所依据的动力、增长点,从传统的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这就是新常态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直接给我们带来的就是增长方式、增长速度和增长的动力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是新常态的历史定位。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个“大逻辑”的概念,我们原来一般用作口语,把它变成书面语还是非常罕见的,特别是在党中央的正式文件当中。所谓大逻辑,就是我们看待一个问题,角度各不同,很多的逻辑都是存在合理性的,但是小逻辑服从于大逻辑。比方说对大家征收房产税,很多人说房地税不该征收,中国的房屋产权只有70年。那么它的大逻辑是什么?它的大逻辑是每个人的财产都应该被平等地课税。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大逻辑就高于我们刚才举例子所说的一系列的小逻辑,房地税就要推出来。所以大逻辑这个概念的出现,可以使我们在判断许多事情当中,避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
四是新常态对发展环境的影响。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比如说,过去我们认为,中国处在战略机遇期当中,主要是我们现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于是我们一开始就把很多的产能压在出口上,结果,现在出口产业不景气,那是不是代表我们的重要机遇期已经过去了?没有。它只是转变了一种新的内涵和条件,那么现在是什么?现在我们在国际贸易当中,重新出现了这种供应链的再造,每一个国家在这个过程当中都获得了一个新的机遇,就是把自己的国际分工地位向上提,改善或者是优化自己的国际分工地位,而不仅仅是出口了多少商品,这个不关键。所以,我们转变了它的重要内涵。再者,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的方式和经济结构。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经济的基本面仍然是稳中向好,但是我们要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梳理。
五是新常态的工作要求。也就是八个“更加”: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