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如何防止政策“朝令夕改”

山东:如何防止政策“朝令夕改”

摘要:只有建立顺畅的利益表达渠道,重视多方利益诉求,并建立利益约束机制,增强弱势利益群体的竞争力,实现利益均衡,才能让政策具有生命力。

近年来,我国公共政策领域频频出现朝令夕改、半途夭折等“短期流变”现象,不仅加大了政策执行的阻力,削弱政策的权威性和政府治理效果;而且增加了公众对政策的非适应性,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损耗和浪费,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和社会稳定。

政策“颁而不行”、“半途中止”等现象近年来频频发生

“政策短期流变”指公共政策在运行中未实现预期目标或产生较大的负面社会影响,造成政策效应流失,在短时间内变动的现象。

“政策短期流变”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效应流失。政策效应指政策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效果和影响。任何一项公共政策都是为了解决某个公共 问题而采取的行动,都希望通过政策的运行对社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和影响,但当一项公共政策运行过程中未能实现其预定的目标,未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和影响或产生了非预期的较大的负面社会影响时,政策效应就会流失。二是公共政策在短时间内变动,指公共政策从颁布到变更,经历的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一年。其中,持续时间最短的是佛山“放宽限购令”,该政策于2011年10月11日上午11时49分发布,在当天晚上11点24分因“需进一步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综合评估 政策影响”而暂缓执行,持续时间不到12小时。

从变动的阶段来看,“政策短期流变”现象包括两种类型:一是“颁而不行型”,即政策颁布后,未 进入执行阶段已夭折。2008年3月,东莞颁布“禁猪令”,规定从2009年1月1日起,东莞在全市范围内禁止养猪。该政策因违反《行政许可法》,同时与国务院的《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相冲突,颁布1天后便撤销。二是“半途中止型”,是指政策颁布并执行后,没有按照预定的程序和时间终结,而是中间终止。如:广州亚运公交地铁免费政策,原计划为市民提供30日的免费交通,但在执行6天后便中止,以发放交通补贴方式取代公共交通全民免 费措施。

虽然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尚未对“政策短期流变”做出明确界定。但政策短期化、政策多变和朝令夕改现象已被学界和社会广泛关注。

个别地方政府追求利益最大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是根本原因

政策主体间利益博弈的失衡是“政策短期流变”现象产生的最根本原因。

政策主体包括政府、利益团体、大众传媒、思想库、公民等,不同的主体往往通过不同的方式在政策运行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从我国现状来看,虽然大众传媒不断发展、公民参与渠道不断增加、思想库的作用也逐步增强,但政府仍然在政策运行中起着主导作用,政府的偏好主导着哪些公共问题能进入政策议程以及出台什么样的政策。在政策实践中,个别地方政府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决策过程中常常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倾向,采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政策治疗方案,打造泡沫 政绩工程。如:2009年2月,湖北大冶市为了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制定招商引资政策,规定谁能邀请到世界500强等企业老板来大冶考察就可以获得 5000—12000元奖励,如果成功引进企业,最高可获50万元奖励。但这项急功近利的政策于2009年10月因“实际效果不好”而取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