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风格彰显治国理念和民本情怀

言语风格彰显治国理念和民本情怀

习总书记的言语风格正是他对人民的真挚感情和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的自然流露;以身示范,用心继承、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努力构建当代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不仅非常高超地把自己的话语风格自然地融入时代话语体系,而且还通过鲜活语言的运用和新思想、新概念、新名词的提出,不断丰富和创新紧贴当代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进而引领社会改革创新,引领时代不断发展。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言语风格一直成为热议。其朴实清新之风,暖人心、折服人、鼓舞人,赢得点赞如潮,被国际媒体亲切地称为“习式风格”。如果细细品味,这种风格所蕴含的习总书记及本届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民本情怀,更值得体会和称道。

平实风格——饱含民本思想

大家公认,习总书记的语言表达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平实清新、深入浅出,常常使用大众化、接地气的语言表达形式,让人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讲话中大量使用形象贴切的比喻、令人信服的事例、精粹鲜活的俗语,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干巴的内容生动化,言约旨远,内涵丰富,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亲切感,具有感染力。例如: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来说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和让人民满意是评判执政能力和成效的最重要尺子;用“总开关”比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的言行的决定作用;用“益智补脑”比喻学习的重要意义;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形容基层工作的重要性;用“温水煮青蛙”、“请君入瓮”说明党员干部思想上麻痹大意的危险性;用“开启全天候探照灯”比喻加强群众监督;用“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有时是虚胖”来强调经济发展必须注重质量和效益;用名臣裴矩在隋朝一味逢迎隋炀帝,而到了唐朝却敢直谏唐太宗的故事,来教育领导干部:要想让别人对你讲真话,首先自己要愿意听真话。这类精彩表达在习总书记讲话中比比皆是。

这种言语风格的形成,是习总书记起步于基层、根植于百姓,长期自然养成的。因此自然而然地说着跟老百姓一样的话,情真意切,毫无做作。网友们把他亲密地称作“习大大”,正是像对待邻家大叔一样的感情认同。这种言语风格也是他以民为本、执政为民思想的自然展现。人们一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习总书记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他担任总书记第一次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就向全世界庄严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铿锵有力的声音,至今犹在人们耳畔回荡。他总是要求自己和各级干部“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虚心向他们求教问策……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反复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在其各种重要讲话中,“人民”、“群众”、“老百姓”都是频率极高的关键词。以今年的新年贺词为例,一共只有1366个字,如果大体按照双音词折算的话,也就683词次,而其中“人民”、“群众”、“老百姓”就出现19次。有言道,“言为心声”。习总书记的言语风格正是他对人民的真挚感情和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的自然流露。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