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的十大阶层与其政策调适(3)

当前社会的十大阶层与其政策调适(3)

正确看待各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

研究分层的主要目的,既有理论探究的意义,更是社会行动的前奏。为此,研究阶层间的关系,特别是判断这些关系是冲突型关系还是合作型关系十分重要。虽然“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提法仍然是主导性看法,但应当承认,我们要关注已经变化的社会事实,全面反映我国的社会分层新情况。

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也对阶层关系进行了一些适当的调整,主要通过党的政策调整方式。比如,对待私营企业主的态度及对待新生阶层的态度。较大的一次调整是,2006年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指出,中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

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都是有指向的。选择了什么样的方法,就已经决定了会得出什么样的结果。这一点,关于阶级阶层的研究非常明显。社会学有两个相对立的研究传统:功能论、冲突论。功能论强调秩序和稳定,冲突论关注不平等、剥削压迫、社会动乱以及社会变革等。功能论认为,一套有差别的奖惩体系对于社会的有效运作有存在的必要;而冲突论认为,对稀有资源的竞争,会导致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不平等。

什么是客观的社会阶级阶层研究视角呢?虽然马克思的理论对他所处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但后来社会变迁的有些变化,他不可能看到。比如,工会力量的兴起,能以集体力量削弱资本家对劳工的束缚;资产阶级为了统治的需要,逐步建立了一整套保护中层、下层的福利制度体系;工业社会的发展导致了白领阶层的出现,等等,这就大大打破了他当时对于社会日益分裂为资本家—无产阶级劳动工人两个尖锐对立的阶级的判断。一些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中产阶层成为人口的大多数,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开始社会分裂,反而促进了社会聚合,消弭了冲突性的社会矛盾。另外,统治者阶层迫于政党政治压力,不得不照顾中下层人民的利益,而大量社会组织、社区、义工等的兴起,甚至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兴起,都起到了社会整合的作用。

今天,从现实看,当代中国冲突性的阶级关系不再存在,但阶级冲突论的影响仍然存在。为什么这么说?

从当前形成马克思意义上的阶级的条件来看,其一,虽然我们出现了劳资关系,在局部还出现了罢工等劳资冲突,但要看到,我国的劳资博弈建立在党和政府建立的运行平台上,二者间的矛盾是可控的,处于正常的互动区间。没有出现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中资本家—无产阶级工人之间的两极分裂和尖锐对立。其二,劳资双方分别拥有工会和商会组织,但劳动者和企业主两个群体内部都没有所谓的共同意识,也没有形成针对另一阶级的共同行动。换言之,如果不形成阶级内部的团结,那么冲突性的阶级矛盾就失去了土壤,就很难激化。而且,我们能够观察到,当前即使出现了小规模的劳资冲突,双方也都会主动诉诸政府提供的解决问题平台和渠道,通过法律协商解决。而且,多数劳资矛盾集中于提高工资待遇之类经济利益诉求,这是根本有别于马克思意义上的、政治斗争色彩浓厚的劳资冲突的。后者是政治性的,是追求推翻既有统治秩序的。其三,我们看不到劳资冲突形成工人运动,产生领导阶层,领导工人进行革命。所以说,当代中国没有马克思意义上的冲突性阶级关系,特别是表现为矛盾冲突、统治与被统治对立的冲突性阶级关系,而更多体现为劳资两个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伴之以劳动过程中出现的支配关系和身份关系等。

虽然目前我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冲突,都不是冲突性的阶级关系,阶级关系在未来时期也不会恶化、激化,但是,由于受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阶级的话语体系和分析框架在中国仍有一定市场,甚至在某一个时期,“左”和右两种理论都会引用阶级理论来批驳对方,这是要引起我们高度警惕的。

在社会阶层内部,由于仍然处于分化、变化中,内在质与量尚不稳定,所以,阶层关系比较复杂,未来变化方向尚不明朗。我国的社会阶层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而且仍处于比较大的变化过程中,社会流动仍然比较快。比如,未来我国仍然会有数以亿计的农民转入其他阶层。又比如,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专业技术人员等阶层人数将大量增加。总的来说,我国的社会阶层仍在分化变化中,而且阶层内部也在不断分化,内在质与量尚不稳定。那么,阶层关系会怎样呢?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