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继承:儒家的智慧与现代价值(上)(5)

摘要:中国文化的内容架构非常丰富,包括儒家、道家、佛家、中医、书法、绘画等,儒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其内在的逻辑和结构而言,儒、释、道三家互相支撑和渗透的文化结构,构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面。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谈及儒家思想。郭继承教授对儒家思想的全貌做一个概括和介绍,并总结出儒家文化的对我们的启迪和教益。

(1)关于人生的追求

第一个,关于人生的追求。人该怎么活,这是人生的第一大问题,大家扪心自问,我们这一辈子吃饭、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恐怕不是为了吃饭活着,也不是为了简单的工作赚几个钱。那么人一辈子到底该怎么活?这个人生的第一个大问题如果不解决,那你就是浑浑噩噩,说得再重一点,就是行尸走肉。你为什么活着?人生该追求什么?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为什么我们那么多的困惑,那么多的纠结,当我们面对考验的时候,痛苦源自哪里?源自对人生该怎么活没搞清楚,一个人该怎么活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面对考验和苦难的时候,才能从容,才能知道该怎么处理,所以孔子给了我们很多启迪。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听到道、悟到了道,夕死可矣,就是夕阳西下的时候死都可以。当然,这是一个形容的说法。这话给我们什么启发?人这一生,有些追求是可以超越生死的。不要说什么当官,赚多少钱,甚至可以把生死放下,那是什么?那是大道。道是孔子最高的追求,生死在他面前都可以放下。这就是一个民族的骨气。大家想想,这句话给我们这个民族多少启发?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的时候,为了民族去打拼,近代以来,多少人欺负我们?这个民族受到多少凌辱?那些共产党人,像秋瑾“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那时候,多少的苦难加在我们这个民族头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伤亡三千五百多万。这么大的伤亡,很多志士仁人,为了民族的尊严和老百姓的幸福,把生死放下了。

所以,我们共产党人早期被抓捕以后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用在孔子这个话,主义就是道啊,为了它死都不怕。一个党、一个组织,或者一个民族,如果在追求道义的这条路上,生死都可以放下,这个民族的力量得有多大?所以,中国共产党从那么薄弱的力量可以成长起来,是因为有这一批人在,有追求道义的人在。当然,这个道义在不同的人心里面是不一样的。可是,要有这份精神,知识分子要有一份骨气,一份为了民族的未来,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惧生死的骨气。

(2)关于对道义的坚守

孔子还说过:“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认为,志士仁人应该志于道,把追求道义当做自己的最高追求。“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就是嫌吃得不好,嫌穿得不好的人,孔子说未足与议也,没有什么和他们好说的。我们今天一些人,虚荣攀比,一个手机,非得要某个牌子。我的手机是国产品牌的,千八百块钱,用得挺好。有的学生,不赚钱,拿着父母的钱,非得攀比,非得买某些品牌五、六千的手机,何必呢?有什么用呢?它无非是一个通讯工具,它能增加你的内涵吗?它能提升你的智慧吗?它对你的成长有帮助吗?有的孩子的家庭不是很富裕,可你非得从父母手中要一点钱,去满足自己攀比需求的时候,你不觉得自责吗?所以,士志于道,而不是追求虚荣攀比。

如果一个人老是抱怨吃得不好、穿得不好,未足与议也,没有什么跟他好说的。孔子这个道,如果要把它说明白,也很复杂,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道义。什么道义?一个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生的意义,应该怎么活,就是悟道,那份真理就是孔子心中的道。

孔子说,人活着,应该“志于道,据于德”,就是在做任何事都要有规范,不能放纵自己。“依于仁”,就是做什么事都要符合仁,仁者爱人的仁。“游于艺”,就是一个人活着可以有多种技能,或者多种爱好,风雅的爱好让人生活得很有趣。

孔子还说,既然我们追求道,道义是人生最高的追求。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的意思是什么?假如让我吃粗粮,饭的味道不好,也喝不到很好的东西,甚至睡觉连枕头都没有了,枕着胳膊,我亦乐在其中矣,也过得很快乐。孔子过得那么苦,为什么还高兴?其实就是因为心中有一个道义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符合道义的富和贵,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通过权钱交易,通过贪腐等不正当手段获得的财富,孔子讲,于我如浮云,我绝对不会去做。这是孔子跟我们说的,人该怎么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