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3.0:传统、现代与前瞻(3)

中国教育3.0:传统、现代与前瞻(3)

中国教育3.0:培养德行、倡导平等

中国大学的未来发展应当做到广纳百川与和而不同、特立独行却充满生机。其实,这也适合于对中国教育3.0的前瞻性构想。

面向未来的中国教育首先应该是立足于本土人文主义传统的教育模式——德行的培养应该始终是教育的核心和教改的目的。只有把培养“好人”回归为学校的首要使命,才有可能建设真正的“好学校”。同时,中国教育3.0也应积极发扬古典人文主义的平等精神,把有教无类完完全全地贯穿于教育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一个“好教育”不应由于社会经济地位、种族及先天背景以及地域或宗教等因素而使学生受到差别性的对待。

要实现以德行、平等的理念为根本使命,教育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就成为必要的条件。更重要的是,中国教育3.0应该是对此前教育的历史性超越,着力培养有心灵追求的全球公民,为人类文明的对话而非冲突发挥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只有这些人文主义精神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名副其实的贯彻,所谓的名师工程、精品课程、素质教育乃至世界一流才变得真正有意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中国教育3.0的挑战并非仅仅来自课程、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要求。这些挑战实际上还来自构建一个德法兼治、和谐社会的建设需求。当“扶还是不扶”不再是一个社会悖论的时候,培养“好人”和建设“好学校”才有实践意义上的广泛可能。

伴随着全球化和本土化,中国教育3.0在未来不仅应该给世界一流教育提供一个中国的发展版本,还应把促进建设全球的德性社会作为己任,为避免冲突和战争、追求世界的永久和平以及人类的自由解放作出独特的伟大贡献。

(作者系香港教育研究学会会长、香港大学教育政策所常务副所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