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教育体制改革宏观政策解读(4)

核心提示:坚持立德树人为统领、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推进依法治教为保障,牢牢把握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方向,确保2020年教育现代化能够取得重要进展。展望21世纪中国人的教育和学习,可以用四个“更”来概括一下: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为有用、更可持续。

第三层面,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龙头,优化教育结构体系。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三个着眼点需要准确把握:第一,为什么改;第二,改什么;第三,怎么改。

首先,考试招生制度为什么改?考试招生难道就是“考什么、怎么考,招什么、怎么招”这么简单的问题吗?恐怕不是。为什么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中要用248个字浓墨重彩地阐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这是很少见的,比国企改革、财税改革、金融改革加起来的篇幅还要多。2014年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被列为中央政治局的年度工作要点,也是前所未有的。也就是说,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已经从教育行政部门上升到中央政治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方案是经过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后提交到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的,最后交由中央政治局决定,再由国务院发红头文件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贯彻执行。

我们通常说,看一本书,要把它读薄了,明白这本书写的是什么道理。看一部电影、电视剧,也是一样。我们读一份中央文件,特别是关于一个改革的部署性内容,也应该提取其中的关键字、主题词。那么,这248个字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文本,最后凝结为8个字,就是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什么时候终身学习通道拓宽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就初见成效了。

其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改什么?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范围之宽前所未有,从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只招不考,到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注册入学,普通本科高考方式、内容改进,再到高等学校不同院校间的学分互认转换,这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这实际上是设计了一个通过不同通道不断进入更高水平的学习状态,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四通八达,横纵贯通。

社会上有一种所谓“一考定终身”的说法,在基础教育阶段“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跟这个有关。现在,解决“一考定终身”,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不再“一考定终身”,而是两考、三考、四考,甚至N考定终身。另一种是不管怎么考,与“终身”切割开来,不管几考都不“定终身”。党中央没有简单地把一考定成N考,而是把考试与“终身”切割开来,把“定”移了出去。考试与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终身谋生有一定关系,但是不应该有这种确定的关系。

最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怎么改?实际上就是要探索一个新的运行机制,有六句话。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这三句是联系在一起的。这说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后的升学是一个学校、学生双向多次选择的过程,这里主要指义务教育阶段之后。这样的选择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根据自己发展的特点来选择考试的方式、机会、次数。而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就是说判断什么样的学生适合这个学校,最终的决定权应该在学校,所以可能比现在的招生考试周期还要长一些。还有三句话,叫做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这三句话是说考试也好,招生也好,程序、规则都是公开、公正、透明、干净的。做到这一点,才能让老百姓放心、满意,老百姓才能有不断深造进修的机会。要营造一个弊绝风清的考试招生制度环境,要从现在扎扎实实做起。

第四层面,以管办评分离为重点,改革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就是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三者的新型关系,把政府管学、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多元评价摆在一个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所以,对于政府来讲,在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方面,需要做到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作为学校,要完善法人内部治理结构,依章程办事。社会要有参与监督学校运行的权力。那么,教育培训如何拥有良好的运行环境?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民办教育的发展、教育服务业的有序开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