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做好应对更加复杂严峻局面的充分准备”(3)

张鹏:“做好应对更加复杂严峻局面的充分准备”(3)

——第三个维度学习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3.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投融资自循环,并实现实体经济与资产市场的深入融合

受到生产性固定资产内在价值减损的影响,实体经济企业的投融资链条出现了某种程度的风险,生产的自循环能力受到较大影响。解决实体经济投融资链条风险的关键着力点在于提升实体经济的融资能力,提高生产性投资的收益水平,并推动存量资产对生产活动的有效支持。《报告》明确指出,在金融方面“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合理引导市场利率水平,疏通传导机制,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而在财政方面则要以多种方式支持技术改造,促进实体经济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第一,从推进实体经济自循环融资来看,应着力做好无抵押融资、经营过程中融资和新型产权创造等政策安排。在无抵押融资上,要大力支持实体经济企业的无还本续贷、循环贷款等信用性流动性贷款,收益权质押贷款和收益质押债券的融资安排;在经营过程中融资中,要着力推进存货抵押和仓单质押融资的安排,并积极探索其他的过程融资条件;在新型产权融资中,则需要着力推进林权和农村土地“两权”抵押贷款,碳排放权抵押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安排,使得实体经济在缺乏充足抵押资产的条件下,依然能够获得市场的资金支持,有效地实现生产转型。

第二,从提高实体经济的经营收益来看,关键是要做好降成本和补短板两个方面。《报告》指出,要“多措并举降成本”。在降低企业税费成本上,要“扩大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的范围,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并要“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基金,授权地方政府自主减免部分基金”;“取消或停征35项中央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收费项目再减少一半以上,保留的项目要尽可能降低收费标准”。在减少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性收费方面,要“清理取消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违规收费,推动降低金融、铁路货运等领域涉企经营性收费,加强对市场调节类经营服务性收费的监管”。在社保缴费的企业负担部分上,要“继续适当降低‘五险一金’有关缴费比例”。此外,还要“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等等。

在补短板方面,《报告》提出,“要针对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突出问题,结合实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加大补短板力度”。按照这一要求,我国的补短板工作应重点做好两个方面,一是扶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二是“软硬兼施”,既补硬短板,又补软短板,从而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和环境。《报告》在扶贫工作中强调,要“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30%以上”;而在环境改善和服务提高方面,则指出要“加快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创新发展、资源环境等支撑能力”,形成对经济转型和企业发展的全面支持。

第三,从推动存量资产为生产经营服务来看,要推进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置,提高资产处置的便利性,全面实现生产性减税。在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上,要重点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三权分置”改革,增强承包权的稳定性和经营权的效能;在提高资产处置的便利性上,要加强产权保护和现代产权体系建设,使资产的租赁、抵押、出售渠道不断完善,国有资产也要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方向,2017年要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并“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在税收政策的调整安排上,要进一步扩大对生产性企业的减税规模,要“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由四档税率简并至三档,营造简洁透明、更加公平的税收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同时对资产领域依法加强税收管理,深入推进房地产税等财产税的立法改革,并“健全地方税体系”。

4.推进实体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从当前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运行情况看,实体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既要推进创新驱动的深入发展,又要大力培养新动力和新动能,还要支持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并推进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报告》指出“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前提和基础。体系上要做好具备创新条件,具有创新能力,形成创新转化和提升创新激励四件事。在创新条件上,既要加大投入,提升科研装备条件,又要保持定力,持之以恒地做好基础研究。《报告》指出,“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在创新能力上,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和高水平科研人员的引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实施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在创新转化上,要支持产学研的有效结合,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以知识产权为手段,“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体系”。在创新激励上,则要“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改革职务发明的认定方式和权利归属,落实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让科研人员清清爽地投身科研事业。

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兴产业既包括新技术载体的产业形态,也包括新模式载体的产业形态,同时还包括新基础设施的供给,其目标是以提升效率为核心,更好地满足需求,而不是简单的增加规模。在新技术载体的产业形态上,主要包括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要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在新模式载体的产业形态上,应“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在新基础设施的供给上,应将信息基础设施作为重要的构成部分纳入国家战略,《报告》指出,“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从而在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的同时,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

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另一个重要“引擎”。要采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要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要深入实施工业强基、重大装备专项工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要完善制造强国建设政策体系,以多种方式支持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动能的典型载体。“双创”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的现实渠道。《报告》指出,“双创”要“不断引向深入”。深入的概念应该包括更广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有效的手段和更有效的参与。为推进“深入”,《报告》强调要“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鼓励大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加强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支持,打造面向大众的‘双创’全程服务体系,使各类主体各展其长、线上线下良性互动,使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

全面提升质量水平是实业立国的重中之重。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而重点就是要形成能够实施差异化生产以适应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质量第一”既是供给侧改革对新供给体系和生产能力的要求,也是市场高效实现差异化供给和个性化需求相匹配出清的重要条件。《报告》指出,要“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而质量之魂,存于匠心。《报告》要求我们,“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现代农业建设是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良好基础。《报告》指出,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扩大优质水稻、小麦生产,适度调减玉米种植面积,鼓励多渠道消化玉米库存。并“支持主产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产业链价值链,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创建,打造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13个粮食主产省选择部分县市,对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实施大灾保险,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以持续稳健的农业保险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