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从单纯种地到发展特色产业(2)

甘肃:从单纯种地到发展特色产业(2)

摘要: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甘肃从贫困地区实际出发,改变过去依靠传统农业的单一状况,坚持市场导向,发展多种富民产业;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让分散经营的贫困户搭上规模经营的快车,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致富。

资金咋来

产业扶贫,没有“粮草”可不成。然而贫困户单打独斗发展产业,不得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甘肃农牧部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与财政部门共同探索创新财政资金支农模式,同财政、扶贫、金融办等部门启动出台牛羊蔬菜贷款金融产品,累计放贷户总数达到21.6万户,累计放贷265亿元,省级财政累计贴息19.6亿元。”康国玺介绍,甘肃省目前向75个贫困县累计放贷16.8万户、230亿元、省级财政累计贴息9.9亿元。

为舒畅产业扶贫融资渠道,从2016开始,甘肃出台了《产业扶贫专项贷款工程实施方案》,决定实施千亿元产业扶贫专项贷款工程,集中支持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具备一定规模、对农民增收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富民产业。

在定西市临洮县八里铺镇菜子庙村,刚从地里劳作归来的杨成连顾不上喝水,就匆匆赶去牛圈喂牛。“3头牛都是从镇上的‘牛超市’里买的,还上了保险,牛万一死亡的话,有保险金兜底,养牛也没啥后顾之忧了。”杨成连说。

近年来,甘肃省在贫困地区开办了10个中央补贴险种、7个省级财政补贴险种以及地方特色保险试点险种,全省农险品种达到30多个,基本上覆盖所有贫困地区。“我们注资10亿元筹建了甘肃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降低市场风险给贫困群众带来的损失。”康国玺说。

要想多途径增加贫困地区农民财产性收入,全方位激活贫困地区农村生产要素,持续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也是关键。2015年,陇南市西和县被列为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后,就开始着力解决“三农”融资问题,贫困户陈五兔成了第一批受益者。

“我把家里的4亩地流转给合作社,1亩地1000块钱。”陈五兔所说的民旺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也曾经一直面临着资金不足、发展受限的困境。“经过土地确权以后,贷款开始容易起来了。去年,合作社用流转的300亩土地的使用权抵押贷款,贷到了350万元。用这笔钱,我们新建了一条生产线。”合作社负责人郭大权说,自己想要带领乡亲们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现在终于有了本金和底气。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