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预算法强调,除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外,经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向社会公开,并要求各部门对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做出说明。不仅要公开,还要对公众的质疑,乃至我们预感到的公众的质疑,或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产生歧义的地方做出说明。
2016年10月,我们出台了地方预决算公开操作规程。确定了预决算公开的基本原则,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依法依规公开预决算。除涉及国家秘密外,不得少公开,不公开。应公开的事项,保证公开的内容全面真实和完整。我们已经完全实现了从依申请公开到主动公开,所有应公开的事项必须公开。
2017年,财政部网站搭建中央预决算的公开平台,各栏目相关数据已由105个中央部门主动上传,并接受公众的监督。另外,我们在监督的过程当中,还得让公众能够以最好的、最便捷的方式去监督。特别是大家如果下载了国务院的APP,那么中央政府各部门预决算的信息便一目了然了,手机随时随地可以访问,而且还可以形成互动。
另外,要把公众的反馈结果落到财政预算安排机制当中。我们在地方的参与式预算改革当中也已经做了安排。比方说建一个广场、建一个沟渠、建一个城市的这样一个管廊分布等等,这些跟老百姓直接相关的公共设施和公共产品,尽可能地让老百姓来充分地表达意见,行使选择权。就是根据老百姓的意见,决定预算资金支持哪一项、不支持哪一项。这就是正面参与。现在全国层面,高层级预算做正面参与不行,因为消耗的时间太长了,只能靠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来进行代议解决。但是,低层级的预算,老百姓可以直接参与。参与式预算在我国地级市和县级市层面已经形成了样板地区。
(二)税收改革,从清清楚楚到明明白白。我们原来只是要知道政府是怎么对你征税的,并照章纳税;现在要做的是要知道政府到底为什么这么对你征税,征税的原理、逻辑是什么,如何利用这个原理和逻辑为自己企业的发展和双创的推进,做出主动性的调整,以及提供必要的改革。下面举例来说。
其一,2012年的时候告诉你,我要对你进行营改增改革了,你按照新规定来缴税就是了;2017年告诉你的是,我要对你通过营改增改革的方式来减税,并且接下来要开展营改增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以使你了解什么叫营改增,怎么在营改增条件下减税。基于此,你调整你的经营方式、调整你的企业模式,来追求这个减税效果的实现。
2017年以来,我国建筑施工类企业的装备类资产更新速度明显加快。2017年1—5月,我国建筑施工类企业更新的挖掘机数量,就是新购置挖掘机数量比2016年增长40% 以上。那么,为什么2017年建筑施工类企业装备类资产大幅度增长?就是在营改增实施之前,这种建筑施工类装备先不购置,能凑合的就先凑合,凑合不了的就先租回来。等纳入到营改增改革的时候,再大规模的购置,这样就会产生17%的增值税抵扣,而我只需要缴11%的增值税,由此,会产生6% 的抄底。在这个条件下,大家就主动根据营改增改革调整企业经营方式。所以就看到2016年、2015年,工程机械租赁业很火,因为大家在这个过程中都在等营改增改革。
其二,2017年7月1日,我们原来征收13%增值税的企业将按照11%的新税率来征收。对此,农产品加工业和餐饮服务业都稍微有一点意见,刚准备提意见的时候,发现有这么一个规定,如果是农产品加工业和餐饮服务业,那么其原来购置的农产品还按照13%继续计算扣除率。那么问题就来了,明明是一个减税的好事,为什么有的企业会不同意,可又在这个过程当中,迅速地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达成了一种默契和一致?我们就此分析一下。
我国的农产品,如果不给其增值税抵扣的话,农产品加工业就不好发展。因为农产品加工业创造的任何价值都是增加值,都会被全额征收增值税。因此,农产品加工业很难在那些边远、落后地区得到快速发展。于是,我们就执行了一个政策,就是农民自己销售的农产品按13%计算抵扣,就是实际上并没有缴纳增值税,但是我视同你缴纳了增值税。你只要能够提供发票,发票上载明其价格,就直接按照这个价格乘以13%扣除。于是,一些简单的农产品加工业,如果增值额不到10%,其实都不用缴纳增值税。就是这些企业能够享受到13%的进项税抵扣所带来的福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