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坚持植绿高原改善生态的实践(3)

西宁坚持植绿高原改善生态的实践(3)

摘要:绿化造林,基建先行,截至目前修筑了贯通南北山各个绿化区的硬化道路251公里,建成瞭望台、检查站、管护房128处,初步建成了服务于林木资源保护的基础设施。

打好造林组合拳

西宁南北山“科学造林”,靠的是组合拳:

以水定山。据统计,截至目前西宁南北山共建成泵站62座,铺设各级管道2000公里,修筑蓄水池570座,可控制灌溉绿化面积18.6万亩,建成了覆盖整个造林区域的林灌网络系统。

强基固本。绿化造林,基建先行,截至目前修筑了贯通南北山各个绿化区的硬化道路251公里,建成瞭望台、检查站、管护房128处,初步建成了服务于林木资源保护的基础设施。

科技支撑。与科研院校联合进行了多项研究推广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其中,西宁市大南山树种多样性研究与示范项目,筛选出适生性较强的造林树种14种,适宜大南山的树种配置模式20种,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从1989年至今,栽植各类苗木3473万株,形成了以乡土针叶树为主、乔灌结合、针阔混交的森林生态体系。监测数据显示:沙尘是西宁主要空气污染物,1989年—1996年,西宁年扬沙日数较多,其中1993年达到峰值7天;1997年—2002年,西宁年扬沙日数均小于3天;2003年—2013年,年扬沙日数平稳下降,均小于1天。据估算,南北山森林每年可滞尘7.5万吨,比1989年滞尘能力提高了7.2倍,对西宁扬沙日数的减少起到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