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学习毛主席卓越的领导艺术(3)

王立华:学习毛主席卓越的领导艺术(3)

二、必须先从思想上解决问题

管理就是管人,而人的行动是思想支配的,管住思想才能管住人,改造思想才能改变行动。先从思想上解决问题,这是团结大家一道做好工作的中心环节,否则一切任务都是不能完成的,在集体领导体制中这一点更重要。

毛主席在延安时,虽已明确了在全党的领袖地位,但错误思想路线和主张的挑战依然存在,从苏联回来的王明以钦差大臣自居,与毛主席分庭抗礼,后来共产国际表态支持毛主席,但他还是不服气,发展到当面与毛主席争论,说他的路线是正确的,中央的路线是错误的,领导层中也有一些同志认为王明正确。为什么?按照毛主席的说法,遵义会议前他被诬为机会主义者的,今天已变为主要领导者,但这个码头(中央领导层)仍是过去选出的,这个矛盾已经忍耐多年了。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毛主席要求不忙着解决这个问题,不忙着调整领导班子,而是先从弄清是非、解决思想问题入手。

一是带头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在延安时期,他发愤读书写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写下了大量理论著作,在《毛泽东选集》四卷中那时写的占76%还要多,《毛泽东军事文集》六卷中那时写的占60%。这些著述形成一个科学思想体系,把中国革命基本模样说的清晰起来。

二是号召改造学习方法和制度。废除那种只知道生吞活剥地谈外国,理论和实际分离的学习方法,要求树立理论和实际统一的学风,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

三是开展普遍的整风学习运动。主要是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着力解决的问题有六个:

首先是改造思想方法。中央专门成立思想方法学习小组,还成立调查研究局,都是毛主席亲自领导,核心是反对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倡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研究矛盾特殊性,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等。

其二是认清路线是非。通过研究亲身经历的历史,看谁的路线是对的,谁的路线是错的,这一看就很明白了,一些犯过错误的同志开始检查了。

其三是明确纲领目标。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清楚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一下子讲清了与国民党三民主义的区别,讲清共产党政治主张的先进性,使大家明确目标方向,知道自己要走到哪里去了。

其四是掌握战略策略。面对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如何在敌伪顽友的夹缝中生存,提出持久战、全面抗战和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统一了军事战略思想。

其五是端正文化方向。大量知识分子进入革命部队后,带来一些小资产阶级思想,牢骚怪话和自由主义多,看不起工农群众,鲜明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要求大家坚持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让工农兵当“韩荆州”。

其六是建设强大组织。在深入的学习整风中,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贯彻“团结——批评——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最后达到团结的目的,对犯错误的同志不着重追究个人责任,而着重分析其犯错误的环境和原因,以达到把错误除掉、把人留下两个目的,最后达到全党高度团结和统一的目的。

思想问题有效解决了,后来调整班子就水到渠成了,大家一致推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和书记处主席,书记处有权处理和决定一切日常性质的问题,书记处会议所讨论的问题,主席有最后决定权。目标、方向、标准、策略及办法等都明确了,领导事业就顺利多了。当时大家对毛主席是心悦诚服、一致拥戴的。

陈云说,过去只是认为毛主席在军事上很行,他写出《论持久战》后,我了解到他在政治上也是很行的。

曾说“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的任弼时说,过去认为毛主席讲反对本本主义、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轻视理论”,阅读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又看到他处理国共关系、领导整风运动对各种政策的把握,对毛主席则完全是爱戴佩服。

朱德说,毛主席是一个有魅力、有能力、遇到问题总能想出办法的人,照他的办法办事,中国革命一定有把握胜利。

周恩来说,自己做了20年以上的工作,就根本没有这样反省过,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对毛主席的领导确实心悦诚服的信服。

比毛主席更老的革命家吴玉章说,《论持久战》的发表,使毛主席赢得了全党同志发自内心的、五体投地的赞许、佩服甚至崇拜,从而最终确立了在党内无可替代的领袖地位和崇高威望。

连一向攻击共产党没有自己理论的反动文人叶青也说,自从读了《新民主主义论》,从此把毛泽东作共产党的理论家看待了。

当时也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人,奔集到新民主主义的大旗下来了,看电影《云水谣》就有这样的情节。可见,领导班子和组织的成熟统一,要靠思想理论建设,要着力解决思想问题。

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对领导者思想理论修养的要求,你真要在高层次上征服精英,那就要有高人一筹的见地,小的叫主意和见解,大的叫理论和主义。

毛主席年轻时曾说:“主义就是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

有时只会做事还不行,还要会讲理,要有把理说透讲清的本事。中央初到延安时,曾流行这样的顺口溜:

“毛泽东的实际,王明的口才,博古的理论,周恩来的人才。”

这样的说法未必准确,却反映出人们推崇毛泽东的实践之功,不认为他是理论权威。如果不能在理论上、战略上说出道道来,便不大能够服人。陈独秀、王明、博古乃至张闻天等,在中共早期领导层中是以理论出名的。土生土长的毛泽东虽然善于做事情,但在引用马列理论和词句上确实比不上他们,而做的事情又常常与他们照搬的马列词句不合。博古派人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大会,在报告国内情况时说,毛泽东“大事有错,小事没有错的”。当时扣在毛主席头上的帽子,名称就是“狭隘经验主义”和“山沟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等毛主席拿出独到的思想理论体系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再也没有人敢说他没有理论,再也没有人能对他进行挑战了,而且大都心悦诚服的团结在他的旗帜下,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步调一致地去争取胜利。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