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传菁:【家长课堂】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5)

摘要:毕加索曾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如何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郭传菁教授从“为什么要让孩子接受美术教育”“怎么教孩子画画”“什么是好的教育”着手,和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艺术灵性,并就与孩子互动的问题给家长们提出几点建议。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我刚才讲的三个阶段中,从两三岁(孩子开始画画)到十二岁、十五岁的过程是不可干预的,最好是随他成长。当然,每个孩子都有差别,像毕加索,他六七岁、七八岁就可以画得像十几岁那么好了。我去马德里的毕加索博物馆参观时发现,难怪毕加索画立体的画那么好,他14岁时写实的能力、色彩的关系等,已经处理得非常好了,他是一个天分极高的人。但是一般人基本是要经历上述的过程。当然,或多或少有差别,比如在我的学生里面,有的孩子的透视能力十岁就可以解决,有的到了十三四岁还解决不了。但是你不要担心,可能到15岁就突然解决了。这个过程不是绝对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这个过程,不要去帮助他、提醒他,他到一定时候自然就开化了,就像一个花骨朵,本来包得好好的,你非得给他给扽开,肯定长不好。

什么才是好的儿童美术教育呢?坦白地说,与现阶段国内的教育还是有差距的,比如说,有很多家长跟我说,孩子在幼儿园画画老师说他颜色涂不匀。我说,把颜色涂那么匀干什么呀?你以后要当油漆工吗?没必要。有的说,老师说他的圆画得不圆。我说画那么圆干什么呀?有那么多圆规呢!还有的嫌他画得慢。什么样的都有。这就是一些老师不正确的认识。我接触的一个小男孩,说自己打死也不写生。跟他慢慢地聊,熟了之后才知道,是因为一些小学老师会给一张范画,让孩子照着画,如果孩子画的有偏差,就会被批评,他就特别不喜欢那个老师,由此对那个老师让画的东西也很烦,觉得写生是个特别可怕的事情。刚开始一年多他都不画,后来慢慢地发现,原来每个老师是不一样的,每个老师的理解也不一样,才慢慢地放松对我的警觉。艺术是什么?就是个性,就是个人的东西。

到底什么是好的教育?我个人认为分成四大类,包括美术史、美学、美术评论和美术创作。真正的画画其实是美术创作那一类,但是前三类也是非常重要的,五岁的孩子就可以给他讲美术家了,比如小孩比较适合了解的梵高、马蒂斯、夏加尔、米罗,当然,更大的孩子可以了解得更深。

关于美术史,对于每位艺术家,都需要了解他所生活的年代,当时处在怎样的变革时期,他的作品有什么特点,他人生经历是什么样的,他的作品是受经历、朋友,还是当时画坛的主流画派观念的影响,这些都是需要老师讲解的的,只是不同的年龄段讲的深度不一样,要求孩子理解的东西也不一样。

至于美学,美学的各种规则都应该了解,比如各种平衡关系、构图关系等等。

美术评论是很适合中国孩子的,因为中国孩子不擅长表达,那么我们就要教他学会评价。比如你觉得马蒂斯的画好吗?好在哪啊?你为什么喜欢他的画?或者为什么不喜欢他的画?你怎么评价自己的作品呢?你这个画里画的是什么东西?你为什么用红颜色表达这个东西呢?为什么妈妈的眉毛是那么画的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怎么评价其他小朋友的画。要学会看别人的优点,或者如果觉得其他人的画有不足之处,应该怎么委婉地告诉他。我了解的很多家长,准备把孩子初中、高中送到国外去,我就会跟他们讲这个事。我说在国外的教育里面,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他需要不停地要表达自己,因为自我阐述的能力对人的思维很重要。包括我们的大学生,也是要求他们不断地讲自己的方案,不断地去剖析自己的思想根源,以了解这个课题该怎么去理解。

美术创作就是把前面几个内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最终的作品。这个作品可能是绘画,可能是捏的泥人,可能是做的一个小模型,也可能是剪的剪纸等。

我们教小朋友画画到底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第一是观察力,首先是在绘画中观察细节,比如给小朋友一个放大镜,来观察昆虫都有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样的姿态。其次观察日常生活,比如妈妈在家里是怎么做饭的,妈妈睡觉是什么样,妈妈生气什么样。观察力不仅反映在画画里面,也会反映到写作文里面,反映到学语言里面。

第二是感受力,有时候我们会给孩子放音乐,甚至有一次我炒了一个鱼香肉丝,让大家一个人吃一口,然后把味道给画出来。当然我们之前会讲是什么材料的,什么味道,酸的味道、甜的味道,酸酸甜甜的味道,什么颜色可能跟它们相关。这样就能把味觉、听觉、嗅觉,所有的器官打通,并通过一个作品把表达出来。

第三是创造力,孩子的创造力是非常惊人的,有一次我跟一个学生说,你可以用手上任何材料去做任何想做的东西,那个孩子激动得不行了,用曲别针、牙刷、回形小夹子做成各种各样的图形,然后自己再画一点、添加一点,那个课题他做得兴奋得不行,因为没有拘束了,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一瓶水对你来说是一瓶水,对他来说可能是一个一字,可能是一座桥,可能是一个大水坝,什么都可能,他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这就是一种天生的创造力。

责任编辑:马中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