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传菁:【家长课堂】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7)

摘要:毕加索曾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如何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郭传菁教授从“为什么要让孩子接受美术教育”“怎么教孩子画画”“什么是好的教育”着手,和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艺术灵性,并就与孩子互动的问题给家长们提出几点建议。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图13

图13是一次中法儿童绘画比赛的得奖作品,主题叫度假。这些孩子的画不能用细腻、全面、充分来理解,而是要看细节,从细节中可以看到很生动的东西,比如她画的脚,把休闲、得意、舒服的感觉画出来了。说明她是观察、思考了的。她妈妈说,我怎么觉得像小孩不能出去玩,被锁在家里呢?孩子说不是的,你看,我的头发吹着海风,我的裙子多美呀……她自己很有主意,你没看见,但是她看见了。如果孩子被迫、无奈地在屋子里,她不会画小猫这么养神地在这躺着,她的画面一定是不高兴的。还有桌面上摆着一盆花和一本闲书,多美呀!这幅作品获得了“小画家奖”,那些法国评委说这个小孩的画特成熟,就是她比一般的孩子想得要丰富和成熟。

图14

这(图14)也是得奖作品,这孩子特别爱运动,他说想画滑冰。画面上的人有的要摔倒,表情挺紧张的,另外一个人使劲地把那个人托着,把他们的表情都画出来了。孩子是动了脑筋的,他不是随便画一下,而是一边画一边在想,应该用什么东西去表现这个人物。这两个作品得奖,就是因为这些都是孩子作品里特别可贵的东西。

我们在课题里面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跟孩子对话,家长要多跟孩子聊天,多听孩子的想法,而不是给他们随便下定义。为什么很多孩子画着画着就不画了?就是家长老说孩子画的不好,孩子很在意家长们的语言和表情,你的表情是不屑或很轻视,他其实是都知道的。还有的时候家长要求孩子如何画,孩子会觉得自己这样画父母会高兴,但其实他不想那样画,可是画完了家长高兴,他就想迎合家长。所以说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我们在教学里就会很注重跟孩子的对话,尽量用一些询问的方式,而不是说你要改成什么样子,你要画什么样。我们用“你为什么这么想的呀?”“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呀?”等提示性的语言。

责任编辑:马中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