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协和医院大家知道,虽然它是以西医为主的医院,但它的名字却来自于中国文化。并且现在我国大力提倡中医和西医的结合,我想协和医院的“协和”两字也出自《尚书·尧典》。
和尧相比,后来的舜生活在一个家庭关系比较复杂的环境里,可是舜对父母没有怨言,他把亲人间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正因为这样,尧经过考察,才把位置给了舜。
习近平主席之所以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引用“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因为亚洲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并且传达了中国对于国与国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的相处方式。
17世纪西方开始发展,到了18世纪,他们通过工业革命走到了人类发展的最前沿。在那之后很长时间里,西方社会主导了国际关系和规则。那么西方所主导的国际交往规则有没有问题呢?就目前而言,国际交往的规则应该怎么样重建才能有利于世界的和平?
带着以上问题,我先讲一件事情。1919年1月1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史称巴黎和会。当时中国是协约国,参与了对同盟国的作战,曾支援协约国大量粮食,还派出17.5万名劳工,牺牲了2000多人。当时的中国在1840年之后就备受凌辱,这次巴黎和会,中国人作为战胜国,本可扬眉吐气振奋一下国民,并要求把战败国德国所强占的山东半岛主权收回,但事与愿违。当时那些列强根本不尊重中国,强行要求中国代表按手印,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这是对中华民族极大的羞辱。
在这次巴黎和会后很多中国人看清了西方列强主导的国际交往规则是弱肉强食、零和游戏、丛林法则、赢者通吃。
当今人类渴望和平安宁,像西方主导的国际交往规则就显得非常不合理了。在这个背景下,中国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建构一个新的合理的国际交往理念。在党的十八大后,我们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现在有些人会问,飞速发展的中国将来会不会称霸?习近平主席曾说,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这绝不是外交表态,而是根植于中华文化智慧上得出的结论。世界想要和平安宁一定要建立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基础上,地球的事是大家的事,每一个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这是中国文化所提倡的理念。
讲到这里,大家对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内涵应该理解的比较全面了。我们不仅要服务好本国人民,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要对国际社会发展负有责任。如果世界不稳定,中国怎么能过得好?
再看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人类在发展自己的时候,也要照顾到自然环境。因为人和自然界处在密切的关联中。我们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亲仁善邻”“协和万邦”“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些理念为整个国际关系的建构,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和平安宁贡献了极重要的智慧。
二、跟着习主席学国学——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2019年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曾经对青年有个寄语,他说,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这句话出自王阳明的《教条示龙场诸生》。我解释一下它的出处,这样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解习近平主席为什么用这句话,以及用这句话的内涵和启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