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避免割裂“多元”与“一体”的关系。...[详细] 时间:2016-05-26 10:27 查看:917次 标签:孙秀玲多元一体民族认同共同体
“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推进文化交流与合作,既需要符合实际的正确理念,也需要正确的方法和途径。...[详细] 时间:2016-05-26 10:00 查看:552次 标签:孙舒凡一带一路文化丝路精神
世易时移,青年群体始终是推动国家创新和进步,保持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虽然今天的青年不同以往,个性更加独立、思想更趋多元,然而,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一生择一事”应当是每个时代青年人的永恒功课。...[详细] 时间:2016-05-25 09:48 查看:556次 标签:沈策新青年时代精神坚守人生理想
苏东坡文章之高在于从文、道关系的高度充分肯定韩愈,韩愈功绩之高在于从文、道的根本角度出发,力求振兴文风、世风。而文、道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文学乃至艺术的一个基本命题,谁也回避不了。什么是文?简单说,就是你怎样表现;什么是道,就是你表现什么。...[详细] 时间:2016-05-23 09:40 查看:284次 标签:曾枣庄文艺工作苏东坡哲学
中国古代的士有独立人格与高尚操守,为了国家与人民的幸福,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孔孟对士的论述,不仅是对知识分子,而且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我们应该认真分析、研究、赓续,使之成为推进我国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详细] 时间:2016-05-20 09:44 查看:944次 标签:王彬士人知识分子孔孟传统文化
王阳明的“致良知”,就是把“真诚恻怛”的仁爱之心发挥、扩充、实现出来,去应对万物,使万物各安其位,各遂其性。“致良知”包含着从人性上反思自己,反思人的贪欲、占有欲及人对自然万物自身权利与价值的不尊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过度取用与开发。...[详细] 时间:2016-05-19 10:17 查看:1370次 标签:郭齐勇王阳明中国传统哲学知行合一儒学
“身之主宰便是心”,这是王阳明关于心身关系的最基本界定。确保身体活动置于心的管照之下,使视听言动的全部身体活动都成为心体自身的展开形态,那么我们就是一个有本原、有根基的人,就是一个内外统一、人格健全、独立自主的人。...[详细] 时间:2016-05-19 10:07 查看:725次 标签:董平习近平王阳明中国哲学心学
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到来前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一份文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要旨是深入发掘馆藏资源,动员社会力量,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利用,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详细] 时间:2016-05-18 10:28 查看:294次 标签:李泓冰供给侧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国际博物馆日
学于礼而立于礼,知人而不惑,经历穷通而后理解命运,孔子正是在不断的反思中建构其思想体系,在屡经挫折后仍不断地寻找机会参与政治实践,孔子的修养论蕴含着对人生智慧的探寻,而他对智慧的探寻又有着强烈的实践品格,抑或说,孔子的“知”就是“行”的总结,“行”是“知”的体...[详细] 时间:2016-05-17 15:32 查看:464次 标签:周耿孔子学习智慧知行合一
民族的兴盛首先是文化的兴盛。放歌壮丽时代,赞美伟大人民,聚力光荣梦想,生发强劲力量,这是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肩负的光荣使命和历史担当。...[详细] 时间:2016-05-17 15:13 查看:427次 标签:刘汉俊文艺核心价值观道德
文艺创作中,市场导向是指文艺创作者根据文艺作品的畅销程度,不断调整自己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手法;社会价值导向是指创作者或有关方面对文艺创作方向、价值进行适当规范。与一般商品不一样,文艺作品需要“无形之手”,更需要社会价值导向。...[详细] 时间:2016-05-17 13:46 查看:549次 标签:陈新华文艺作品党风廉政建设市场导向
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稳定器。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详细] 时间:2016-05-17 09:52 查看:562次 标签:核心价值观文化建设文化软实力中国梦
我们正是在本土化理论创新基础上,才推进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问题的深入研究,引导大家探寻考古资料、历史文献背后的内在因素,从而揭示社会演变的深层原因。...[详细] 时间:2016-05-17 08:43 查看:254次 标签:范毓周中华文明理论起源
“网语倒灌”与低趣味的文化环境和时代精神粗鄙化有关,在一定意义上,“网语倒灌”并不仅仅是个语言低俗的问题,相反,是一个与时代精神症候和文化气度密切相关的课题。...[详细] 时间:2016-05-16 09:30 查看:256次 标签:朱四倍“网语倒灌”社会价值文化环境时代精神
民族复兴,必然要伴随文化的复兴,在曙光初露之时,更需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价值,向世界展示一个“文化中国”。唯有如此,才能如当年哲学大师冯友兰的期许,让中国文化“像女排那样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详细] 时间:2016-05-13 09:36 查看:249次 标签:吕晓勋文化产品出口中国故事深圳文博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我们的文艺需要有国家主体的高端评奖,也要在条件成熟时举办世界性的至少是华文作品的评奖,形成我们自己在文艺方面的评价体系与全球影响力。...[详细] 时间:2016-05-11 11:05 查看:324次 标签:王蒙文学艺术文艺评奖娱乐市场文艺事业
每种方言都是一种故乡情怀,都是一种文化。语言的发展、变化、消失有其自身规律,方言传承的核心重在家庭,我们应发挥家庭和学校各自的功能,一点点形成方言、普通话并存的语言环境。...[详细] 时间:2016-05-10 09:03 查看:1641次 标签:司罗红方言家庭教育情怀
几千年来,作为精神文明的一种方法和工具,中华诗词不仅激活人们的诗性思维,拓展了民族的生存空间与精神空间,同时它又启迪人生智慧,培养了人格操守,助推了中华文明的伟大进程。我们完全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中华诗词史。...[详细] 时间:2016-05-09 13:26 查看:704次 标签:蔡世平诗词文化中华文明
我们不要忽视和忘却蛰伏在僻静处的“坐冷板凳者”。他们足够伟岸,但也足够寂寞。文学界的陈忠实轰轰烈烈地走了,史学界的刘浦江冷冷清清地走了。冷清没有关系,甘坐冷板凳的刘浦江教授不会计较身后的哀荣。...[详细] 时间:2016-05-09 10:23 查看:453次 标签:刘巽达民族文化陈忠实冷板凳史学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从这个意义上讲,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教科书。...[详细] 时间:2016-05-09 08:42 查看:1094次 标签:刘庭华儒家思想传统文化治国理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