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可以看作是“知物由学”的具体阐释。而“人才有高下”是前提,是条件,是用来强调“知物由学”的。也就是说,无论生来如何,尽管他们性情有差异,才智有高下,能力有大小,但“知物由学”,别无他途。...[详细] 时间:2016-07-06 09:41 查看:661次 标签:徐梓王充人才学习传统文化
自古至今,做人、做事、干事业,知“道”难,践“道”更难,把“道”一以贯之难上加难。一个良好习惯,哪怕它很小,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大有助益;一项正确规定,哪怕它十分简单,只要都照着做,就可收到奇效。大量事实证明,做到“吾道一以贯之”,必能成己立身、成事立业。...[详细] 时间:2016-07-06 09:13 查看:274次 标签:郑剑吾道一以贯之民族复兴理想信念
中国话语与中国理论固然是一个艰苦长期的过程,但如果能够以中国伟大的实践为体,以马克思主义、西方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为用,只要中国学者有自觉、自信、自主,众志成城,久久为功,万里长城未必没有建成那一日。...[详细] 时间:2016-07-05 09:44 查看:1058次 标签:鄢一龙伟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国学问哲学社会科学
无“序”不成为人生,无“跋”会枉过一世。人生之“序”,是一种良知、一种感激、一种浪漫;人生之“跋”,则是一种理性、一种大度、一种谦逊。...[详细] 时间:2016-07-05 09:41 查看:355次 标签:曾枣庄人生编书善始善终谦虚
今天中国的当务之急还是正风俗、明人伦,制礼作乐、移风易俗,重塑行业自治和社会自治,这些才是社会自我约束最强大的动力机制,是社会道德最深厚的蓄水池。...[详细] 时间:2016-07-04 14:32 查看:386次 标签:方朝晖制度法律中国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于诸子百家,历代都有损益变化,但孝的思想和传统几千年来始终统领着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同化无数外来文化,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乃至成为全世界延续至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孝道文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详细] 时间:2016-07-04 14:21 查看:643次 标签:邱国勇孝道文化传统文化道德规范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要强化继承性与民族性、原创性与时代性、系统性与专业性。所有这些,都理应成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文艺科学的指导方针。...[详细] 时间:2016-07-04 10:17 查看:466次 标签:仲呈祥文艺哲学文明素质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详细] 时间:2016-07-04 09:13 查看:1006次 标签:陈晋文化自信建党95周年中国道路
红色文学艺术经典展现了中华民族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传扬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承载着几代人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寄托,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历史不应被遗忘,英雄也不应被遗忘。...[详细] 时间:2016-07-01 10:02 查看:1092次 标签:建党95周年红色经典文学艺术英雄形象史诗
阳明后学文献递嬗散亡,许多重要的著述按索不获,因此,对偶然发现的珍本、善本,应当尽快出版,惠及学界。...[详细] 时间:2016-06-27 13:37 查看:689次 标签:张昭炜王阳明国学文献
中国的诗歌传统是源,更是流,正是因为它随势而变,广泛流传,才有了今天强大的生命力。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中国,大众写诗、读诗其实是在追问生活的意义。今天的“诗歌热”有新闻、有现象、有躁动、有喧嚣,但也有沉潜其中的社会变革和人心需求。...[详细] 时间:2016-06-24 09:43 查看:1329次 标签:陈佳冉诗歌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文艺
孔子通过“四教”不仅将人的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打通,使人的精神追求立足于踏实的生活,而且在身心的向上求索与向下落实之间设计了合乎规律的积累和铺垫过程,使思的成熟与行的圆融相互支撑,构建了一个良性开放的人格塑造系统,使求仁得仁成为可能。...[详细] 时间:2016-06-22 15:28 查看:439次 标签:胡静孔子人格素养论语
道德记忆是关于人类道德生活经历或道德生活史的记忆,是人类记忆思维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也是道德在人类社会能够保持强大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人类道德生活经历是通过明辨善恶和趋善避恶的历史事实来标示的,因而道德记忆实质上就是关于善恶的历史记忆。...[详细] 时间:2016-06-22 15:26 查看:763次 标签:向玉乔国家治理道德政治学伦理
理论一旦掌握了人民群众,就会转变成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张力存在于群众的社会实践和精神生活之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党全社会落细落小落实,不仅要坚持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还要积极建立健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详细] 时间:2016-06-22 15:25 查看:383次 标签:冯颜利精神文明核心价值观共建共享
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的“黄金时代”,不同消费层级的人群都有提升生活品质的愿望和需求。文化消费已经从单纯的感官娱乐向丰富的精神享受转变,旅游消费也经历着从观光游到休闲度假游的变化。遵循产业规律,专注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优势,注重人文精神的融会贯通而不是简单文化元素的...[详细] 时间:2016-06-21 09:54 查看:663次 标签:金晶栾笑语迪士尼主题公园专注
只有将价值评判置于文学批评的核心地位,才会有着强烈的针对性、方向性和指导性,才会赢得批评的公信力。...[详细] 时间:2016-06-20 10:03 查看:756次 标签:苏勇文学批评公信力学术
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感,并不仅仅体现于现存的老建筑、老街道,更体现在整座城市相对统一和谐的整体环境,更体现为城市主政者在城市管理、规划中所展现出的历史意识。违和感的建筑少一点,大家的心里静一点,文化的氛围才会厚起来。...[详细] 时间:2016-06-20 09:58 查看:589次 标签:朱昌俊城市文化城市管理良性互动文物保护
陈忠实与《白鹿原》,凭借其社会影响力,引起了外界对于华阴老腔的关注。华阴老腔在继承与创新之间的种种成功尝试,也为其他濒危状态传统曲艺的传承提供了可贵的启示!...[详细] 时间:2016-06-17 09:17 查看:1257次 标签:邢小俊陈忠实白鹿原华阴老腔
会议指出,家风家教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承载,是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对规范人们言行、淳化社会风气有着重要作用。...[详细] 时间:2016-06-17 08:43 查看:280次 标签:中宣部家风核心价值观交流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行无依归,无法前进。...[详细] 时间:2016-06-15 09:33 查看:1130次 标签:习近平向上向善核心价值观价值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