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表明,虽然中国文化传统历经冲击,但它没有被摧毁,也没有被西方文化和价值观所同化,反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愈加展示了自身的特色和魅力,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中国文化传统叙写了一部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化生活史。...[详细] 时间:2016-06-13 14:15 查看:813次 标签:孙春晨文化自信道德教育儒家思想
尽管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较快,但从我国城乡居民文化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看,文化领域的有效供给还不适应需求,供给短缺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详细] 时间:2016-06-13 11:33 查看:379次 标签:匡贤明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文化需求
顺应民间艺术的特点,是利用民间艺术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基础;而重视组织领导,则是利用民间艺术开展核心价值观传播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详细] 时间:2016-06-12 15:06 查看:403次 标签:杨立川民间艺术核心价值观民间艺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了现代社会的多种治理方式,实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化民的有机统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详细] 时间:2016-06-12 14:59 查看:338次 标签:秦强核心价值观时代精神价值体系
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生产方式的变化,民俗内容自然会发生变化,一些会留下,一些则会退出历史舞台。然而,文化传承有“新陈代谢”,并不意味着坐视传统民俗渐行渐远。每逢清明、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都会引发一波儿文化反思,说明国人对民俗文化传承有着极大的关注和强烈的呼唤...[详细] 时间:2016-06-12 09:01 查看:258次 标签:传统节日精神坐标文化仪式感
如果我们不重视对青少年中华文化的教育,使他们主动学习、接受本民族文化,那么中华文化就将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因此,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加强对青少年中华文化的教育。...[详细] 时间:2016-06-12 08:39 查看:516次 标签:方晴中华文化文化安全青少年
传统节日,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是以文化创新形塑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从这个角度看,弘扬端午文化,正是为了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详细] 时间:2016-06-08 08:54 查看:239次 标签:吴迪龙端午节文化自信传统节日
无论是汉字大会,还是成语大会,抑或是诗词、谜语大会,似乎与死记硬背并没有多少关联。相反,这种赛会也许会给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种更加合理的教学思路,而这恰恰可能是我们过去所忽略的。...[详细] 时间:2016-06-07 14:12 查看:415次 标签:张利红民族文化死记硬背汉字听写大会语言
人是利欲的载体,同时又是道德的载体。利欲是利己,人所共有;道德是利他,有高有低。道德高人格高,道德低人格低,没有道德则没有人格。...[详细] 时间:2016-06-06 14:35 查看:462次 标签:闵家胤人格道德社会环境
如果世俗儒家可以去移植现代化,乃至可以支撑一场同全世界的商战,那么,只有精英儒家才可能更进一步,去同全世界的思想文化进行深层的对话。...[详细] 时间:2016-06-06 09:47 查看:497次 标签:刘东世俗儒家精英儒家传统文化
我们今天要传播我们中国的文化、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从根本上来看,就是要让我们认识到中国文化这样一些最根本的精神特征:我们今天不能做网络的奴隶,我们要主动地运用这个网络,不是让网络牵着我们走,失去我们人的主体性。...[详细] 时间:2016-06-02 09:45 查看:567次 标签:楼宇烈以人为本互联网中国文化
摆脱纯文本化而结合实际,告别洋教条化而立足本土,超越碎片化而胸有全局,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才能真正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对时代问题钻艰探深、攻坚克难的理论姿态挺立于时代潮头。...[详细] 时间:2016-06-01 09:42 查看:289次 标签:王广哲学社会科学时代理论研究西方理论
为推动文化惠民的健康发展,我们把“适销对路”作为牛鼻子来抓,努力推动文化惠民与群众文化需求保持同步,不断增强文化惠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详细] 时间:2016-05-31 16:20 查看:454次 标签:王贺胜民意文化惠民公共文化服务
我们确实需要对近代以来对中华古代文化知识体系的否定进行彻底的反省,重新认识中华古代文化知识体系的价值与优长,并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学习它,传承它,弘扬它,以在全球化时代真正重构中华文明的现代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详细] 时间:2016-05-31 15:44 查看:561次 标签:黄荣华传统文化语文教育古人诗句
在文化创造中,由于方法与方向、形式与内容等总是呈现出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要求创作主体必须择取最能与之相匹配、相照应、相促进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方法。...[详细] 时间:2016-05-31 09:47 查看:838次 标签:艾斐时代精神文化品格现实主义
习近平同志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人心就是力量。不断寻求沿线国家人民的心理共鸣,争取沿线国家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增强互信,达成共识:“一带一路”建设是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上建设的合作共赢之路。...[详细] 时间:2016-05-30 14:21 查看:353次 标签:汪消文化交流合作共赢
中国要成为真正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必须学会思考世界的问题,必须在那些事关整个世界和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发出中国的声音,提出中国的见解,建构中国的理论,不仅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详细] 时间:2016-05-30 10:49 查看:272次 标签:颜旭文化软实力哲学社会科学民族情怀
当前,首都处于发展关键期,正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详细] 时间:2016-05-30 08:53 查看:821次 标签:贺亚兰创新文化价值观文化中心建设
网络文艺与传统文艺要突破藩篱,必须相互借鉴,从线上线下简单搬运转变为个性化改造和再创造;同时网络文艺与传统文艺必须交融交汇、取长补短、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从而使网络文艺与传统文艺的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审美导向逐步走向融合统一。...[详细] 时间:2016-05-30 08:49 查看:184次 标签:向志强网络文艺传统文艺互联网
启动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是适应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形势需要、适应地方志事业发展形势需要的重要举措,也是为了充分发挥地方志的存史、资政、教化功能。...[详细] 时间:2016-05-27 09:24 查看:224次 标签:王伟光中华文明传统文化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