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网民既是内容的受众,也是内容的贡献者。亿万网民的互动与健康“围观”是打造可信赖网络内容的基础。网民应认识到,网络社会也需要道德自律与内心约束,并预见自己的行为后果,切勿超越法律与道德底线。...[详细] 时间:2013-12-12 13:12 查看:493次 标签:沈卫利新媒体新思维制度创新
法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多元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最容易达成共识,事实上也已经成为举国上下的一个核心共识。...[详细] 时间:2013-12-10 14:03 查看:1150次 标签:季卫东路线图法治中国现代市场经济司法改革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应该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要进一步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全面深化改革要依法而行;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要用法律制度加以巩固。...[详细] 时间:2013-12-10 09:19 查看:915次 标签:付子堂陈建华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全面深化改革
以民法适用为核心研究对象的民法学方法论,其重要功能在于保障民事法律的正确适用、保障法官依法公正裁判。...[详细] 时间:2013-12-10 09:13 查看:367次 标签:王雷方法论案件事实形成民法学
“疑难案件”(hardcases)不仅是当代法哲学的一个核心理论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司法所普遍遭遇的一个实践难题,此外还是打通一般法理学(关于法概念与性质的一般理论)与审判方法论之间的重要桥梁。...[详细] 时间:2013-12-09 09:37 查看:1719次 标签:孙海波疑难案件思想关系裁判理论
羁押事实与羁押理由之间存在一种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需要对羁押必要性事实与理由两者之间逻辑关系进行充分说理论证,并对辩护律师提出无社会危险性、不适合羁押等书面意见的,说明是否采纳的情况和理由。...[详细] 时间:2013-12-09 08:59 查看:274次 标签:齐吉敏 林学华审查逮捕意见书
寻求对中国宪法实施问题的解释,最紧要的不是去寻找和确认业已存在哪些宪法惯例,而是要去追问和探求是否存在宪法惯例发展的土壤和机制。...[详细] 时间:2013-12-08 18:14 查看:5901次 标签:何永红宪法惯例宪法性法律政治惯例宪法规范性
完整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该包括两项基本内容,或者说,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是非法证据的界定,即什么是非法证据;第二是非法证据的处分,即是否排除及如何排除。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必须以立法为基础,但是立法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或灵活性,从而给非法证据...[详细] 时间:2013-12-06 13:15 查看:2081次 标签:何家弘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司法判例刑事诉讼
我国要建设的法治中国是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它不同于任何其他国家的法治,其核心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详细] 时间:2013-12-06 13:06 查看:364次 标签:法治实践建设
转化型抢劫并非一经转化就构成抢劫的既遂。刑法规定对相应行为以抢劫罪定罪处罚以后,仍旧要以抢劫罪的基本构成作为其既遂、未遂的区分标准。具体转化行为属于抢劫罪的何种形态,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0条规定,抢劫罪侵犯的...[详细] 时间:2013-12-06 12:36 查看:191次 标签:秦群 姜浩转化型抢劫抗拒抓捕
所谓“底线思维”,是指以底线为导向的一种思维方法与心态,是一种较为精细的思维技巧,要求准确评估风险,判断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或结果,从而作出决策选择,是战略(宏观)思维和战术(微观)思维的有机统一。 ...[详细] 时间:2013-12-06 09:40 查看:214次 标签:李乐平底线思维检察工作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我们党在新时期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详细] 时间:2013-12-05 09:01 查看:1009次 标签:封丽霞法治中国建设依法治国习近平讲话
专家指出,最高法院对司法公开的强调绝非偶然。《意见》已经给出了清晰的思路和路线图:打造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以司法公开为突破口推进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正。...[详细] 时间:2013-12-05 08:52 查看:355次 标签:司法公开公正法律
对于这些改革措施的研究讨论过程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以及一些已经明确的设计方案,本文将略加介绍,以便为今后研究设计具体方案作一些提示,以便大家了解以后具体制定改革措施确定时应当关注的问题。...[详细] 时间:2013-12-04 13:11 查看:1014次 标签:司法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习近平等提出了“建立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等命题。...[详细] 时间:2013-12-04 10:17 查看:1371次 标签:郭道晖法治中国法治社会法治国家
宪法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权威。历史证明,现行宪法是一部适应我国实际的、充分凝聚了社会共识的好宪法,体现了国家共同体基本认同的价值观。宪法没有权威必然“误国”。...[详细] 时间:2013-12-04 10:15 查看:993次 标签:韩大元宪法权威法制宣传日
2014年,法治将更多地成为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法治是一个最没有争议的、歧义较少的、建设性的、增量性的政治选择,能够凝聚人心,是值得各界共同追求的一个目标。...[详细] 时间:2013-12-04 09:44 查看:302次 标签:喻中国家治理法治建设社会治理
宪法给我国各族人民描绘了“中国梦”的图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详细] 时间:2013-12-04 09:41 查看:652次 标签:姜明安中国梦依法治国
2013年是党和国家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开局之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中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重大部署。 那么,该如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共铸伟大...[详细] 时间:2013-12-04 09:40 查看:626次 标签:郑赫南 戴佳中国梦法治精神法治中国建设法律意识
我国经济社会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各种矛盾和问题集中出现,机遇和挑战并存,司法工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影响更加凸显。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详细] 时间:2013-12-04 09:35 查看:684次 标签:中国梦司法体制改革法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