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农民工:面临边缘化的尴尬群体(10)

新一代农民工:面临边缘化的尴尬群体(10)

融入学校,主要针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而言。农民工就业所在地的政府有义务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提供教育服务。这里的教育服务不是简单的义务教育。我们调查发现,城市只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义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农民工子女的需要。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还面临着义务教育阶段以后的后续教育问题,如能不能升初中、能不能升高中、能不能升中专、能不能考大学等问题。

中国青年报:近期,民间呼吁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允许随迁子女就地参加考试的呼声很高,您怎么看待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黄延信:要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将来不能再以户口为主,学籍和户籍应逐步分离。教育是政府为公民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在我国实行财政分税制的大制度背景下,农民工只要在一个地方就业,就为所在社区创造了财富,为所在地税收作出了贡献,其家庭成员就有资格享受所在地政府为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决定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是否有权享受公共服务应取决于此,而不是看他的户籍在什么地方。应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目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延长到12年。此外,产业发展尤其需要技术工人,所以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应为农民工提供职业教育。

中国青年报:解决农民工问题,今后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革?

黄延信:促进融合关键是要改革社会管理体制,防止将农民工身份长期固化。改革的方向是,医疗、社保等应与户籍脱钩,而与农民是否在此地就业、纳税,是否有稳定的住房联系起来,这样就能防止将农民工身份固化。防止固化的各项政策中,从目前实际来看,最主要的是改革户籍制度。

要促进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农村内部也要加快改革。农村内部的改革主要是产权制度的改革。通过明晰产权,让农民有退出机制,房子可以进入流通领域,承包经营权可以退出来,这样农民可以拿到进入城市的原始资本,放心到城里来。有些农民来回跑就是因为房子不能处理,经营权的退出机制还不完善。(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杨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