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禁止“就业歧视”路在何方?(2)
首页> 案例> 正文

【案例】禁止“就业歧视”路在何方?(2)

摘要:反对“非211歧视”,教育部只是迈开了第一步。因为用人权掌握在地方政府和央企等手里,如果他们还是我行我素,教育部的“严禁”也就只能是“言禁”而已。

歧视性就业门槛多,常“隐藏很深”

一名山大应届毕业生告诉记者,她见过一份让她记忆犹新的招聘启事,“这家企业明确写明‘985院校’本科生4500元/月,‘211中非985院校’本科生4000元/月,其他院校本科生3500元/月。虽然我们院校符合企业的最高标准,但是作为找工作的学生看到这样的标准还是不太舒服。”

据记者了解,像这家企业在招聘启事中明确写明不同院校毕业生薪水的“勇敢”企业并不多,大部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院校的“挑剔”并不是在明处,很多都是属于内部掌握。

大学生们在求职时不仅要通过企业提出的院校标准,有时候还要面对性别上的歧视。“我刚坐下,人家就说已招满了,而我男朋友去的时候人家就让他下午直接去面试,真是气死我了!”近日,记者在一场招聘会上就听到了一女生正用方言向电话那头抱怨自己的“悲催”经历。“我已经找了半年工作,面试时会不会喝酒、有没有男朋友、家是哪里的,甚至父母的工作都是我求职路上的‘门槛’,这些要求招聘启事上都没有,却真实存在。”山东大学应届毕业生小娟说。

【网友热议】

凤凰网内蒙古乌海市网友:要公平111:也难怪人家单位招聘要求什么211、985大学生。你看看现在的大学里的学习风气——到处搂搂抱抱、租房同居、被包二奶等等,进入大学很多人都是混个文凭。现在的什么职业技术学院呀、什么大学呀根本不如二三十年前的技校和中专学校!现在都改学院、大学了,招生人数几十倍的增长,能有什么好的学生?可能只有一些名牌大学的一些好学生还在好好学习,其他很多都是和他们的老师一样在混。

凤凰网河南省濮阳市网友:zb307:企业之所以招211和985学校的,就是因为现在大学生太多了,企业不自觉的划出一条标准线,这个绝对不是你教育部可以管得了的。人家招聘广告上不写211和985,但是人家问招聘者是不是某某学校毕业的,看看是不是211或者985,你管得了吗?

凤凰网山东省淄博市网友:春意浓浓a:希望国家人社部、各省市人社部门以后招聘人员也不要仅限985 211,政府文件出现必须985、211也是一种就业歧视。

凤凰网广东省广州市网友:影子内哥:985、211还不是你教育部搞出来的,你教育部已经把高校分369等,为何又禁止企业贯彻落实教育部的精神。

凤凰网辽宁省网友:imxhym:招聘禁限定985、211高校,说了跟没说一个样,教育资源不一样,学生又那么多,单位肯定要好的,没什么错,应该教育资源分配公平一点,或者多些就业岗位,供大于求必然有歧视。

一纸禁令,能否消弭“学历歧视”?

近年来,用人单位招聘中规定求职的应届毕业生应为“211”、“985”高校之风盛行。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这一现象引起代表们的重视。如湘潭大学校长罗和安提出“尽快出台《反就业歧视法》,并明确增加反就业院校歧视法律条款”的建议。他称这样的歧视为“中国所特有的”,客观上造成了对一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歧视...【更多】

“招聘严禁限定‘985’‘211’”的一刀切做法究竟伤了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归根结底二十一世纪国家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为此我们提出了科技强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意在为我们在世界可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个规定的却在就业导向使人们认为好学校与一般学校没什么区别,没有重点,没有主次,平均撒胡椒面,其结果不利于国家人才战略...【更多】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