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发展中密切党群关系(2)

在改革发展中密切党群关系(2)

核心提示:对于政党而言,要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特别是在政治发展中有所建树,既需要所代表的本阶级的支持,同时也离不开占人口大多数的人民群众的认同。

客观看待和把握党群关系的新变化

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显著时代特点的新形势、新环境、新任务,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党群关系也出现了诸多新的变化,突出表现在:在彼此认知上,人民群众和党员领导干部经过代际结构的变化,对双方的认识与评价均由情感型转向法理型,那种在枪林弹雨中凝结而成的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政治情感,执政初期对新生政权的高度信任、对新生活的热烈追求所燃起的政治激情日趋淡化,重理性、论权利、讲层级日渐突出,党组织靠政治鼓动、意识形态能量凝聚群众的成效降低;在利益关系上,社会的发展和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使群众的利益需求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个方面,不同的群众利益从单一化趋向多样化、从一致性趋向差异性,群众表达诉求和参与政治的愿望愈加强烈,党兼听和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大大增加;在相互沟通上,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的以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为主导、以单位组织体系和行政手段为依托的党群联系通道,越来越难以承载快速增加的社会信息容量,干部与群众的信息传递不对称、不通畅,沟通渠道狭窄,彼此之间的隔阂日益加深。

上述这些新变化,虽然没有改变党群关系的实质,却深深影响着党群关系的建设方式与发展趋向。毋庸讳言,面对党群关系的新变化,一些领导干部有三种不适应表现:第一种是无视党群关系的新变化,以不变应新变。一些领导干部没有看到新情况新特点所必然带来的工作方式方法的变化,仍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办法,依靠执政的强势地位强迫和命令群众,这种态度和行为可能有助于某些工作一时的快速开展,但由于是以牺牲人民群众的内心认同为代价而不可能长期有效。第二种是轻视党群关系的新变化,以敷衍应新变。一些领导干部主观臆断,以自己的感受代替群众的感受,在工作中不能正视群众的现实利益需求,不愿向群众做艰苦细致的说明解释工作和合理的生活安排,导致在为民办好事的同时却被群众误解,群众与干部产生了隔阂。第三种是漠视党群关系的新变化,以对立应新变。一些领导干部看不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想问题做事情,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群众的对立面,对群众产生抵触甚至对立化的情绪。在这种情绪或态度的支配下,干部与群众之间发生的任何一个小矛盾,都容易引发大的社会事件,从而引起群众对干部群体的强烈不满,甚至敌视与对抗。

显然,对党群关系的新变化,无视、轻视、漠视都无助于现实的关系调整与彼此的良性发展,相反,只能增加问题的发生,伤害党群关系。积极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正视党群关系的新变化,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根据新情况新要求,以新的视角看待党群关系,以新的方法和途径建设党群关系,促进党群关系在新的形势下有新的发展。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