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6)

强化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6)

──人社局党委中心组群众路线理论学习辅导材料

核心提示:中央这次把解决“四风”问题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经反复研究的,这是因为“四风”问题是违背我党性质和宗旨,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根源。党内存在的其他问题都是与“四风”有关,或者说是由“四风”衍生出来的。

六、人社部门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实践 我们人社部门坚持群众路线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都有过亮点纷呈的一个又一个“率先”之举,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政策惠民    

十年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传统的“养老靠家庭、就业靠土地”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无法适应需求。为此,我们从2002年3月份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调研,深入乡镇,走村串户,与农民面对面交流,了解群众需求,听取全社会方方面面的意见。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大大小小的座谈会、研讨会、分析会近100个,最终确定了与城镇社会保险相衔接的“无门槛、有补贴、广覆盖”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市老年农民不用缴费直接领取养老金,率先在全省建立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仅仅用了2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将近20万名农民的保费收缴工作,成为昆山人社工作历史上最大亮点之一。 为了使农民能够参加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我们继续探索,于2005年出台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把农民当作居民、农业当作职业,打通了农民进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通道。同时,允许农民将征地补偿金折算为城保缴费年限,为了做好转移折算工作,我们将人员基本情况、农保和城保信息、可折算年限、应补缴年限、应补缴金额等信息以一张“明白纸”发放到每一位农民手里。为了方便农民群众缴费,我们组织业务骨干会同镇、村、银行等部门深入11个区镇,挨家挨户现场办公,这幅景象相信在座的一些同志历历在目。曾经有人用“干群关系近、婆媳关系亲、村级负担轻、老人面貌新”的顺口溜总结我市新农保工作成效。可以说,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是人社工作群众路线实践的生动案例,同样是我们做好人社工作的优良传统。    

(二)窗口便民    

在窗口服务中,我们始终坚持将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坚持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方向。 2005年我们针对各险种的参保管理分散、互相之间不能同步等弊病,实施了“五险合一”工程,实现了一个窗口集中对外的一站式服务。不断完善申报结算系统,2007年创建“三合一”申报工程,实现社会保险管理网、公共就业服务网和劳动保障监察网的人员信息同步交换、资源共享;大力推行社会保险网上申报业务,建立大客户服务制度。 为了方便农村老百姓办事,2005年我们改变传统的“朝九晚五”工作时间,早上提前半小时开门办事;为了给办事群众中午提供一个避风避雨和休息的场所,社保服务大厅中午不关门;为了方便平时上班的群众在休息日办事,推行市民卡中心周六上班制度,还有今年我们试点业务下放,这些都是我们站在群众的角度,让服务无止境,群众也是有目共睹的。    

(三)服务亲民     近几年来,我局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党员关爱行动月”、“三结对三服务”、领导干部下基层 “三访三解三促”、“双帮双比”、诚信服务“走百家、访千户、帮万人”等主题活动,这些为群众服务活动已经成为我们的“固定动作”。据初步统计,我们每年为300家结对企业平均上门服务达2万次以上,每年为企业人事培训咨询千人以上,每年都要对结对困难群众上门帮扶,“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每年组织退休人员免费健康体检。通过建设操场、室内运动场、篮球场、书场、活动室、阅览室实现一条龙服务,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 这些积极主动的服务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好评,也正是我局连续多年在效能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的重要支撑。回顾和总结这些成绩就是要增强坚持群众路线的自信。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