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个办理相关行政许可事项的规定,我国《行政许可法》早有具体的细节和程序要求。该法第第三十二条第四款明文规定,(行政许可)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可见当地公务部门工作人员,让人“跑六趟”的行为不仅涉嫌违法,也严重背离公职人员德操伦理。说个别人“违法”是轻的,给这类故意“刁难”的办证人员定性为“用权力玩弄百姓”恐怕才是其真正的丑陋心理。
究竟这名办事人员为什么不“一次性告知”?是责任心的问题?还是想借权力“吃拿卡要”肥私?都有可能。然而,归根结底在于法律不彰,党风政纪不正。就此,有必要深入查究当地对于《行政许可法》的落实情况,对于党风廉政建设和效能规范的贯彻情况,真正让“法律”硬起来、让规章制度和纪律惩戒成为“拴”住个别公务人员权力“脱缰”的辔头。严惩害群之马,给公众一个满意的交待。
“中国式办证”难在制度里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普遍存在、由来已久,中央虽三令五申作风问题,可现实却仍然是“涛声依旧”。在《焦点访谈》曝光之后,事发地的党政领导纷纷表示高度重视,有的通报说领导连夜赶到事发地处理问题,火速处罚了直接责任人极其相关领导,效率之高重视之切令人惊叹。但是唯独没有谈到如何完善制度,怎么避免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因此再怎么高度重视,再怎么处罚人都是应景灭火之举,真正防患于未然的举措还在云雾里。
从曝光的内容来看,基层办事员对业务很不熟练,前后的答复互相掐架,办事态度极其冷漠傲慢,效率极低、拖沓推诿。透过人浮于事的现象看本质,就不能一味的抨击当事人及表象,必须看到其本质,也就是制度层面的缺陷。
自从2006年公务员法实施以来,我国干部人士管理开始进入“凡进必考”的时代,尽管公务员群体结构在不断优化,但是公务员退出机制竞争机制很不完善、超编制现象突出,甚至有些地方还存在吃空饷现象;公务员招录舞弊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某些地方机关单位出现近亲繁殖;老好人现象普遍存在、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
这些制度上的缺陷就造成了没有能力的赖在岗位上,有能力的被拒之门外,大量的尸位素餐者浪费了有限的财政资源,使得有能力肯干事的人收入被拉低严重挫伤积极性,他们要么逃离要么随波逐流的沉沦,就这样形成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怪圈,特别是在某些基层机关单位相互推诿就自然而然了。
事情发生了、丑事曝光了领导才被动的高度重视,赶紧骂一批、罚一批、下一批,信誓旦旦的表态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可是这样真的无法避免被曝光的事情再次重演。只有不断的完善制度,重视制度的落实,不喊空洞的口号、不要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真正的淘汰一批、鼓励一批,建立合理的内部竞争机制,当每个基层公务员都真正珍惜热爱自己的岗位时,办证难就能彻底解决,否则只能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